聽新聞
0:00 /
0:00
頂大:經費不夠 應促企業投資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批評高教深耕計畫導致高教資源分配M型化,甚至擴大了大學兩極化差距,引發學界討論。大學端則認為,若政府以拔尖為目標,資源仍與期待不成比例,政府應提供更實際的引導策略,讓企業願意一同投資高教。
根據教育部一一三年高教深耕計畫第二期第一階段核定結果,台大獲得近廿六億元,較第二名成大十四點七億元,多出逾十億元,第三名陽明交大十三點六億,清大則獲得十二點六億,名列第四,而國內老牌私立學校多僅獲得約一億元,差距甚大。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分析,高等教育不必然是如鐘型曲線般常態分佈,但若想要達成拔尖,深耕計畫一年數間公立學校分個十來億,還是沒有辦法徹底改變體質,想要大學進入世界百大排行,現在的資源仍與期待不成比例。
林奇宏說,政府若沒有辦法透過計畫拿出太多經費,其實應該鼓勵企業一同投資高教。歷來都是企業習慣大學準備好人才,卻不想加入人才培育行列,政府應提供更實際的引導策略,如給予更好的賦稅優惠,或設法鼓勵企業以設立基金會的方式支援大學相關研究。
林奇宏也提到,近期美國政府對本土大學策略趨向緊縮,也許台灣政府可藉此加強策略、投資高教,是有機會做出改變,但要拔尖則資源不能分散,較為健康的高教環境,是需要約三所頂尖大學,且不能創造沒有競爭的環境,否則大學只會集體退步。
義守大學校長古源光則認為,台灣大學很多,學校應認清自己的定位,以中段國立大學、前段私立大學為例,應將深耕經費投入教學創新、適度打造特色,協助學生為產業所用,若全部要去做頂尖研究,「不免離自己的現況遠了一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