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財長稱美中會談取得實質進展 專家指「1細節」潑冷水

戰後WHO:讓台灣變成「研究中國人」的實驗場

美中談判有進展…美股期指大漲慶賀 道瓊飆599點、金價美債走跌

音樂班失「生」 大學術科報考人大減

少子化再加上未來職涯考量,近幾年音樂班招生情況大不如前。圖為音樂班上課情況。本報資料照片
少子化再加上未來職涯考量,近幾年音樂班招生情況大不如前。圖為音樂班上課情況。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想念音樂系的學生愈來愈少,大考中心統計,九十二年度還有一千六百多人報考術科,占報考人數近百分之一,然而到了一一四年,僅剩八五二人,占比為百分之○點七。學界憂心,再這樣下去,恐有音樂系招不到學生而關門大吉,如何因應就業市場需求,與現實接軌,是大學應正視的問題。

實際上,近年愈來愈多學生國高中就出國念音樂,前段音樂班甚至有一半出國,影響術科報考人數。武陵高中音樂班組長廖芊蕙表示,以武陵近兩年來說,一班廿五名學生,近半在畢業前就考上國外學校,上學期高二班還有三位學生已赴國外。

近年也越來越多大學音樂系設有B組,採面試時現場演奏即可,不用考術科聯招,例如台東大學、屏東大學等。其中台東大學音樂系為了學生職涯發展,課程分「演唱奏組」與「應用音樂與音樂教育組」,B組在十九位一般生名額還外加三名原住民學生,現場面試須用演奏(唱)方式入學,全系近兩年招生都滿招。東華大學音樂系乙組與爵士組也免術科大考經年,但須另備影音資料等。

台師大音樂學院院長陳曉雰分析,少子女化確實是主因,且各階段就讀音樂班人數減少,影響大學音樂術科報考人數,另外還有就業出路的考量,若音樂系的學習與訓練與現實脫節,自然影響考生的意願。

「考招制度對高中音樂班實際情形的考量也不足」陳曉雰舉例,配合多元入學制度,音樂班學生也要準備學習歷程檔案,而分科測驗又不參採國文、英文,使音樂班學生面臨課業與升學的壓力。整體專業音樂教育體系出現「多元」與「專精」過與不及的問題。

至於生源少,是否也讓音樂系面臨篩選學生困難及學生素質下降?陳曉雰直言,這些都是目前已有的情形,如何與現實接軌,因應音樂就業市場的需求,是大學端應該正視的問題。

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音樂學系主任黃荻表示,習樂之路非常辛苦,所需資本也高,未來發展與出路有限,人力物力的投資與報酬不成正比;另外,現在高中生出國比率愈來愈多,國外許多知名的學校也紛紛來台宣傳招生,種種原因導致報考率降低。

臉書專頁「All Things Considered」分析,照這種趨勢來看,再十年,可能會有音樂系招不到學生關門大吉,前段班大學音樂系可篩選學生愈來愈少,整體學生素質下降,似乎是音樂系不願意觸碰的問題。

台師大 台灣藝術大學 音樂

延伸閱讀

北、桃國小音樂班 連5年缺額

出國讀書常被酸?她聽「這句話」秒氣炸 網一面倒不挺:照樣洗進哈佛

清大師要求學生創作宣傳「全台大罷免」 教育部回應了

港大學畢業生首季薪酬增2% 職缺同比跌5成 創科逆市招才

相關新聞

音樂班失「生」 大學術科報考人大減

大學想念音樂系的學生愈來愈少,大考中心統計,九十二年度還有一千六百多人報考術科,占報考人數近百分之一,然而到了一一四年,...

晚熟學者/40歲砍掉重練讀博士 幼教師中年轉職經驗法則

張唯宸,一位資深幼教老師,40歲時決定「砍掉重練」攻讀博士,並在4年後取得學位,應聘大學專任助理教授。雖然幼教轉高教,一開始薪水變少,更因教學、研究兩頭燒導致1個月沒回家,但張唯宸一一克服後指出,中年轉業要考慮時間管理、家庭支持,還有有效人脈。...

阿聯阿布都阿濟茲親王訪台師大 深化台阿青年連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近日舉辦「為永續轉型的大學人才培育」國際論壇,邀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吉曼邦阿布都阿濟茲親王(Sheikh...

晚熟學者/45歲念完博士 半工半讀12年也能成學術績優股

建築學者黃國宏35歲考取大學,45歲取得博士學位,扭轉傳統線性思考的學術發展職涯,黃國宏17歲就立定目標,長達12年半工半讀,他不後悔也不喊苦,如今,重返業界又在大學當助理教授,實務知識並重,他的勇氣和毅力,證明晚熟學者也能成為學術績優股。 聯合報數位版採訪數名40多歲取得博士學位的學者故事,分享對高教的反思。

校園新鮮事/屏東大學文創系 AI動畫+繪本 說二峰圳故事

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四年級學生韓昊亘、陳英姿,深度走訪來義鄉二峰圳文化廊道,創作成中英文並呈的「二峰圳時光守護」故事...

音樂系過來人:不要孩子走音樂路

讀音樂所費不貲,北市一名許姓教師自幼讀音樂班,大學就讀音樂系。他表示,學音樂的支出非常高,但出社會後可能收入平平,自己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