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音樂系過來人:不要孩子走音樂路

讀音樂所費不貲,北市一名許姓教師自幼讀音樂班,大學就讀音樂系。他表示,學音樂的支出非常高,但出社會後可能收入平平,自己在學校任教已是相對穩定的工作,但因為是當班導師,現在也很少碰樂器,說來好像有點「對不起爸媽」。
許姓教師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學鋼琴,小學進入音樂班後加學單簧管,國、高中也都就讀音樂班。他說,學費一學期就要二萬多元,隨著學習年份增長,單簧管也要替換,小學時一把樂器七萬六千元,高中時換為一把廿七萬元,大學讀音樂系必須買降B調、降A調各一,一把約十五至廿萬元間。
「我的樂器算便宜的。」許姓教師表示,除了樂器外,大學音樂系一學期學雜費約八萬元,每個月還要買竹片耗材、樂譜、保養,寒暑假需個別找老師教學,一小時三千元,若有知名音樂家來台,想參加大師班得再額外支出。
許姓教師說,不後悔學音樂,也會讓小孩學音樂當興趣,只是不支持小孩走音樂的路。
Judy在台北從國中音樂班一路念到國立大學英語系,學中提琴和鋼琴期間表現傑出,獲外籍指導老師推薦到國外音樂學院深造,但Judy的父親阿發丟了問題給女兒思考「未來想當音樂家、音樂老師還是不一定要做音樂專職的事?」
Judy思考後,覺得不想像音樂家一樣要一直準備登台演出,也沒有教學生的熱情。最後大學選擇英語系,畢業後,獲得美國長春藤大學獎學金,改念動畫研究所,目前在美國知名企業的行銷部門上班,工作內涵正好整合了影像、動畫和音樂等元素。
「孩子學習過程要激發她們的可能性,不要被一時好成績自我催眠,往後的路才會寬。」阿發說,父母的關鍵角色是引導和觀察,所以即便女兒展現令人驚豔的音樂造詣,都一再告訴女兒,不論做什麼,要有興趣和熱情支持才會長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