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考古題去問教授!她不解為何被罵白目 網無言:相當於挑釁

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懂的要主動問老師」,但在問之前也該思考這個問題適不適合問。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因為看不懂考古題,於是鼓起勇氣去問教授,誰知卻被室友批評。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在翻閱學長姐留下的考古題後,因為有幾題看不懂解法,便拿著考古題去請教教授,但回到宿舍後卻被室友說「很白目」。
室友認為這樣教授只會覺得原PO在投機取巧,沒有自己努力學習,這讓原PO很不理解。她認為自己只是想釐清不懂的部分,且向教授求助本就沒錯,難道只是因為涉及考古題,這個行為就錯了嗎?
文章引來大量網友留言,一致認為原PO確實很白目,「同屆知道應該會想扁你,你的行為肯定在大學最雷同學名冊的前幾名」、「如果我是把考古給你的學長姐,一定會超後悔」、「你學長姐一定很後悔給你考古,然後你同學一定超討厭你」、「除非考古題是教授主動給的,不然不要讓教授知道考古題的存在,我以為是常識」。
有網友解釋,考古題的存在本就是用於「應付考試」的,真的要學習有很多練習題可做,不需要拘泥考古題,「搜集與傳承考古題,就是集結眾人的力量應對出題老師的方法」。
現在原PO相當於直接和老師攤牌,表示自己就是要走捷徑,「你可能心裡抱著尊敬學問的態度,但做出的行為卻是對評量機制最輕挑的挑釁」。這樣的行為不但害到同學,也影響了教授。同學需要複習的範圍從考古題,變成無限大,教授也可能要重新出題,甚至大改考試方向。
還有人指出,提問也要有技巧,「其實會建議問給你考古題的學長姐,或是問課堂助教」、「你可以單獨把那一串相關的解法消化過後,單獨提取出來拿去跟老師討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