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暴雨狂下一片紅紫!丹娜絲颱風進逼 風雨時程曝光全台有感

中職/史詩紀錄!悍將單局13分史上第4次 第一隊非首局寫紀錄

搭機驚見鄰座乘客收「RIP」簡訊 美航班機起飛30分鐘緊急折返

政大鹿樂平台10周年 媒合千名志工走入600所偏鄉學校

國立政治大學今天舉辦鹿樂平台《鹿樂十年.鄉聚一課》10周年成果展。左起為政大校長李蔡彥、教育部長鄭英耀、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與偏鄉直排輪隊小朋友合影。圖/政大提供
國立政治大學今天舉辦鹿樂平台《鹿樂十年.鄉聚一課》10周年成果展。左起為政大校長李蔡彥、教育部長鄭英耀、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與偏鄉直排輪隊小朋友合影。圖/政大提供

國立政治大學今舉辦鹿樂平台「鹿樂十年.鄉聚一課」10周年成果展。政大表示,「鹿樂」音譯自英文rural,是串聯偏鄉學校與社會各界的教育協力平台,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媒合上千位志工走入超過600所偏鄉校園,開設直排輪、甜點、攝影、音樂等多元課程,為偏鄉教育盡心力。

鹿樂平台10周年成果展今天、明天在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教育部長鄭英耀今致詞時提到,偏鄉教育不只是政策工作,更是人生的起點,在於教職起點正起源於嘉義山區,過去與學生的互動與記憶,正是推動偏鄉教育的動力。「陪伴」是改變起點,未來教育部將持續推動偏鄉師資穩定、USR進駐與社會資源媒合,與地方夥伴攜手前行。

鄭英耀接受媒體聯訪時也說,學生的生命發展,光靠老師還不夠、靠政府也不夠,台灣有非常多的民間力量想投入教育,也看見了城鄉差距問題,一直思考如何讓偏鄉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記憶,鹿樂團隊有一群來自政大管理學院、教育學院、文學院與傳播學院長的教師,協助學生打造生活經驗、提升自信心。

政大校長李蔡彥則強調,政大很榮幸能參與鹿樂平台的建構與實踐,大學的任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與人才的培育,更應回應社會的需要。

李蔡彥表示,鹿樂平台10年來串連社會資源與偏鄉教育現場,促進城鄉間的文化流動與互信合作,更發展出具在地特色的教育樣貌,「鹿樂提醒我們,偏鄉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希望的起點。」

花蓮縣東里國小從103年起規劃烏克麗麗課程,後拓展成音樂教育方案,但校方苦於教師難尋,於是透過鹿樂平台媒合上基層員警史考特,於每個月利用休假時間返鄉教學;直排輪教練小龍同樣藉由鹿樂平台,每周定時到花東學校服務。

成果展現場也同步發表新書《島嶼鹿樂》,收錄第一線志工、教師與學生的故事,展覽亦規劃七場主題分享論壇,聚焦於偏鄉教育創新、USR實踐、創意教學等主題。《鹿樂十年.鄉聚一課》成果展自7月5日至7月6日於臺北華山文創園區西2館展出,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10至傍晚18時,免費入場、自由參觀。

教師 政大 偏鄉教育

延伸閱讀

台大副校長被控經歷造假 鄭英耀:待調查結果再處理

擴大申請入學3倍率周五討論 教育部:尊重招聯會決定

葉丙成爭議再1樁 她轟該被司法調查:更怪異的是鄭英耀

葉丙成性平調查下周首開會 教長鄭英耀:若違法絕不護短

相關新聞

錄取牙醫卻放棄!他嘆「人生最後悔決定」 過來人反揭內幕:是好事

今年3月公布114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段榜單,其中牙醫系的錄取分數普遍高於醫學系,可看出牙醫已成為不少高中生的首選。對此,一名網友分享,他曾放棄國防醫學院的軍費牙醫系,轉而選擇北醫藥學系,是做了「人生最後悔的決定」。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台北圓山新地標!大同大學挺生大樓預定2028年完工 串連花博公園成綠廊

台北圓山附近即將再添一座新地標。私立大同大學於7月4日舉行「挺生大樓動土典禮」,位置不在校本區,而是於淡水捷運線和民族西...

政大鹿樂平台10周年 媒合千名志工走入600所偏鄉學校

國立政治大學今舉辦鹿樂平台「鹿樂十年.鄉聚一課」10周年成果展。政大表示,「鹿樂」音譯自英文rural,是串聯偏鄉學校...

教授失業/約聘師遭不續聘 失業求助法扶又被二次傷害

一名原任職於中部私立科大的黎姓約聘教師,遭校方以「教學不力」不續聘,他怒告校方後勝訴。但失業這2年,他經歷無收入煎熬,妻子名下的房子差點被法拍,求助法扶律師又被「二次傷害」。如今重回產業界的他,給教師一句忠告,如果沒有法律觀念,靠熱情很容易受傷。

大同大學挺生大樓動土儀式 串聯科技園區成圓山新地標

大同大學4日(五)舉行「挺生大樓動土典禮」,挺生大樓為地上八層、地下兩層建物,設有智慧型多功能教室、國際會議廳、羽球、籃...

名校+熱門科系=人生起飛?「四大電機」碩士生吐心聲:希望你不會成為下一個

「讀四大電機碩,人生真的順利了嗎?」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坦言自己曾以為進入台大、清大、陽交大及成大四校之一的電機工程學系,就代表前途一片光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