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大人國的森林世界「司馬庫斯」 與時光守門人美麗相遇

【圖/文:溫士凱】
作者介紹|溫士凱 Danny Wen
全球第一位榮獲日本、泰國、台灣三國四個觀光大使的華人旅遊作家。台灣文化部列名「台灣知名作家及文學作品」。共出版《遇見西拉雅》、《泰美味》等21本書,亦是廣播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獎」等三項得主,2024年起並擔任世新大學廣電系兼任副教授、緯來娛樂台《溫來趣韓國打卡》主持人。
從小生長在竹東,新竹縣的「尖石」於我而言,是兒時最熟悉的山林秘境。還記得小時候,舅舅總愛帶著我翻山越嶺,走進那些山壁環抱的部落。那羅溪潺潺流過,溪流旁的青蛙石,與秀巒部落玉峰溪谷的軍艦岩聳立,像是古老的守護者,靜靜凝視著每個來訪的人。偶爾,溪流會突然泛起一道閃光,舅舅總是笑笑地說:「那是河裡名叫『苦花』的魚,它正在翻身啦!」直到長大後,我仍三不五時騎著摩托車,在尖石的山路上恣意閒晃,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和與自己的小旅行。這些景物是成長的標記與風景,亦是我對尖石最初、最深的記憶。說來也好笑,我成長、離開,再回到家鄉新竹,人生的一半都離不開新竹的風花雪月,唯獨這擁有「上帝的部落」美名的司馬庫斯,直到這回才正式走進這條通往「巨木家鄉」的路,滿懷好奇與感謝。
旅途中遇見熟悉與驚喜
車子駛進那羅部落,迎面而來的是熟悉的青蛙石。這塊巨石仍靜靜蹲伏在溪旁,彷彿等待著某個回家的孩子。小時候,舅舅曾指著這塊岩石,說它是原住民祖靈的化身,守護著部落。我還記得那時信以為真,偷偷對著它許願,請它保佑我考試順利;而不遠處秀巒玉峰溪谷的「軍艦岩」,則更像一位剛毅的戰士,佇立在河床上,彷彿一艘停泊在溪水裡的石頭巨輪,好生壯觀。漫步吊橋上,望著前方軍艦岩與溪水、山林交織的畫面,我不由自主地將雙手框出畫面,那就是一張明信片的美麗啊!
山中邂逅風格無菜單料理
從竹東驅車前往司馬庫斯,山路蜿蜒漫長而顛簸,越往山裡走,手機訊號逐漸消失,森林氣息卻愈加濃郁。還好我們不趕路,沒有抵達目的地的壓力,更能好好享受這片山林的自然洗禮。途中來到一間名為「凌雲閣」的無菜單料理餐廳,讓我頗為驚艷!雖沒有華麗裝潢,景觀卻一流。餐廳裡竟出現我鍾愛的真空管音響,還沒嚐到食物,就對老闆的品味深感佩服。
老闆端出的料理如香腸與清蒸鱸魚,佐以原民天然聖品「馬告(山胡椒)」,平凡菜色瞬間化身為原民特色美味。薑汁過貓、貴竹筍燉肉與老菜脯排骨湯則展現新竹客家庄的原味滋味,令人驚艷;而那道季節限定的「草莓蝦球」,意想不到的組合讓同行友人驚喜不已。一口口嚐下的是最新鮮的大地風味,更是泰雅與客家智慧的結晶。這頓飯像是一場儀式,將旅程的自然與人文感動,化為味蕾的記憶。我們品嚐的,不只是產地食材,更是山林文化與品味的溫度。
巨木、星光與心的歸屬
夜晚,我們選擇不趕路,留宿在山上鎮西堡的「希利克民宿」。雖然民宿設備簡單,卻因泰雅族主人的熱情,使人在不到8度的低溫中依然暖意融融。晚餐後,大家換上簡單的泰雅族服飾,欣賞主人演唱傳統歌謠,隨後圍成圈手牽手跳舞,歡樂不已。壓軸節目是「搗小米麻糬」,大家齊力搗製,享受糯Q滋味。屋內笑聲不斷,屋外滿天星斗,好一個海拔1,600公尺的動人夜晚。隔天,終於在藍天高掛的好天氣下,來到傳說中的「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步道雖僅5公里,卻因自然起伏增加了健行挑戰。沿途高聳林木、斑斕光影與古老巨木如畫般展開,每一棵巨木都是時光守門人,讓人腳步沉重,心情卻愈加輕盈。站在樹齡超過2,500年的「大巨木媽媽之樹(YaYa Qparung)」前,望著那環抱數十人的粗壯樹幹與透光葉影,我靜靜觀看著遊客的表情,心中生出敬意。我們只是過客,卻被這片山林溫柔擁抱,嘴角也不禁微微上揚。
正值春日,雖然司馬庫斯的櫻花期已過,仍偶有粉嫩花朵在蒼鬱山谷間搖曳,如詩如畫。我刻意走在櫻花樹下仰望花影,彷彿聽見它們說:「櫻花是不等人的,但我們知道你要來,所以在這裡等你了。」這趟旅程,看似小旅行,其實更像一次回歸。那些小時候走過的路依然在,只是多了歲月的沉澱與新的故事。帶著好奇踏入司馬庫斯,帶著感謝離開尖石。這片山林教會我,即使時間流轉,家鄉的風景,依舊溫暖如初。而櫻花,是會等待有心人的。
► 按讚追蹤更多旅遊新訊《行遍天下旅遊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