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舒博:政院搞錯重點 連假期間應儘快召產業開會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對台灣產業造成的衝擊,卓揆率閣員特別召開快2個小時記者會說明,但產業界卻認為沒有打到痛點。商總理事長許舒博直言,都已有廠商告訴他美商那邊提出頂多只能把32%的關稅「對半分」,壓力迫在眉睫,但政院今日提出的,卻是緩不濟急的「中長期方案」。
許舒博說,美國客戶向這位廠商表示,產品售價太高在美國也賣不出去,所以,頂多吸收16%,再不然,就是面對美廠抽單改成向韓國下單的威脅,因為韓國只被課24%,和台灣有8%的稅率差距。廠商也很痛苦,就算對方負擔了16%,但自己仍要負擔16%,先前還可賺8%利潤,但現在反過頭來變虧損。
「政院今日的記者會,提的方案都不是解決業者的燃眉之急,反而像產業提升體質的中長期方案而已。」許舒博說。他呼籲,距離9日的對美談判沒剩幾天,政府應該趕快把受衝擊最大,包括機械工具、汽車零組件、食品、紡織、伺服器等這些產業趕快召集起來聽取業者的心聲,再向美方提出建議,而不是自己關起門來開會,然後找不到痛點。
許舒博指出,雖然在清明連假期間,但現在產業根本無心放假,反而希望儘快被政院找去開會,就有廠商告訴他,已在第一時間都已接到美方買家的意見了,這類例子還有很多,廠商最擔心的是在32%關稅壓力之下,還沒入關(指入美國市場)的之後如何出口?已運往美國,但還沒進海關的價格怎麼訂?另外,面對韓國只課24%,美商會否乾脆抽單直接向韓國下單?這些都是受創產業最擔心的問題。他也強調,受創產業最了解買家的回饋,惟有聽到這些業者的意見,政府才能提出真正對症下藥的政策。
許舒博直言,產業最關心的,並非政院提出的利息減碼、融資優惠這些,反而更關心在受創之下,租稅課徵能否延緩,或是外銷訂單因為被抽單,或是得自行吸收關稅而導致的虧損,是否能抵稅額,而不是在記者會上提出中長期的幾大方針。
「現在業者要的並不是資金支持,是怕東西因為高關稅而賣不出去!」許舒博這麼說。他認為,根本應對之道,是政院儘快召集相關產業來座談,面對美國買方所提出的各種方案,包括只能對半吸收關稅、要求降價、要求換廠商、要求抽單,到底政府在因應不同情境之下,能幫助業者的策略是什麼?他認為應該要先把上述這種不同的態樣收集好,才能真正因應32%高關稅帶來的立即性衝擊傷害,來找到對的因應對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