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頭上三把刀」 韓國瑜再吐金句酸民進黨:打麻將只想清一色

傳哈瑪斯願一次性釋放「所有人質」 交換以哈停火5年

馬斯克差點聽到29項對抗大陸武器機密計畫 美媒爆他緊急介入才喊卡

嚴防洗產地…台製貨品輸美 要附聲明書

從2025年5月7日起,出口人出口我國產製(MIT)貨品至美國,應簽具「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具結產地屬實。聯合報系資料照
從2025年5月7日起,出口人出口我國產製(MIT)貨品至美國,應簽具「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具結產地屬實。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面防堵「洗產地」,經濟部昨(25)日公告,從2025年5月7日起,出口人出口我國產製(MIT)貨品至美國,應簽具「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具結產地屬實。

經部表示,一旦有偽造產地、偽造生產證明的行為,依據貿易法得處警告、最高300萬元罰鍰;情節重大者,得廢止出進口廠商資格。

經濟部杜絕洗產地
經濟部杜絕洗產地

由於美國原產地認定規定與台灣不同,經濟部呼籲,業者可在出口前向美國海關(CBP)申請預審產地,以維護權利。

貿易署指出,美國對各國課徵對等關稅後,將造成各國間稅率差距,高稅率國家產品可能流向低稅率國家,透過更換產地標示、重新包裝或簡單加工等方式轉運美國。即所謂「洗產地」漏洞。

一旦這些產品透過我國轉運至美國以規避高關稅,將影響我國國際信譽,及向美方爭取較優惠的關稅待遇。因此,為防杜他國貨品藉由我國違規轉運,經濟部因此要求廠商立切結,昨日正式公告,從5月7日起,簽具「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具結產地屬實,才能以MIT貨品輸美。

官員強調,MIT就要是MIT,出口加附「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並不是要限制貨品出口,而是希望和出口商通力合作,防杜洗產地等違規行為,共同維護台灣的貿易利益及經濟發展。

貿易署表示,若違反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者,依據貿易法第28條規定,出口貨品若有產地標示不實,得處警告、6萬至300萬元罰鍰或停止輸出入貨品,情節重大者,得廢止出進口廠商資格。

經濟部近日積極動員機械和工具機等業者,透過線上諮詢與美國專業律師洽商美國原產地規則及通關實務,並借鑑美國海關判定原產地案例,經濟部統計,業界已逾3,000人參與,避免遭遇「洗產地」違規轉運。

經濟部指出。在實務上,美國海關是以個案認定產品是否為實質轉型,包括附加價值、用途、特性是否實質改變、過去判例、函釋等等,經濟部舉例,曾有大陸廠商在墨西哥組裝馬達,該馬達又是特定用途,因內含大陸零組件,美國海關認定是大陸製造。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表示,現行台灣針對產品在台附加價值超過35%,就認定是台灣製造(MIT),未來會考慮逐步加嚴;對於台灣、美國對於原產地認定標準不同,經濟部建議廠商出口前事先向美國海關申請預審。

郭智輝指出,經濟部積極推動非紅供應鏈,未來汽車也會比照電子資通商品,排除大陸供應鏈,但需要一點時間,「現在35%規定,搞不好會再繼續往前走」。

海關 經濟部 美國

延伸閱讀

產業之旅到台南 郭智輝:多項措施齊發因應關稅衝擊

台積電高雄第六廠有譜?郭智輝說了準備進度

郭智輝6點起床吃苦說 王世堅:我4點半起床這不叫吃苦

【重磅快評】「何不食肉糜」內閣 郭智輝早起有多苦?

相關新聞

點名社宅改革三問題都卡關 民團批內政部背棄居住正義

立法院日前審查《住宅法》修正草案,針對社會住宅需求調查、租屋資訊透明化、包租代管失衡等長期存在的問題,多位立委與民間團體...

東南亞拚轉型 菲律賓成投資熱點 專家:EV、AI有商機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STI)副組長吳佩玲25日現身「菲律賓投資論壇」,並分享中國及東南亞市場的最新經濟概況,她表示,隨著...

我產品出口美國 5月7日起要附聲明書

針對美方關切中國洗產地問題,經濟部二十五日表示,為防杜他國貨品藉由我國違規轉運,經濟部公告,從二○二五年五月七日起,出口...

今年經濟成長 台經院下修至2.91%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日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預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二點九一,較一月預測值下修○點五一個百分點,其中...

強調已備妥因應方案 卓揆:台美關稅 5月一定可談

美國總統川普最新放話,對兩到三周內無法達成協議的國家,會重啟對等關稅。立委關切台美關稅談判進度,行政院長卓榮泰昨(25)...

嚴防洗產地…台製貨品輸美 要附聲明書

全面防堵「洗產地」,經濟部昨(25)日公告,從2025年5月7日起,出口人出口我國產製(MIT)貨品至美國,應簽具「輸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