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存股哥「我提離職了」37歲離開職場:今年股息預計50至60萬…裸辭休大半年不是問題

新教宗表態挺烏克蘭!舊訪問曝譴責俄入侵 立場鮮明有別於方濟各

依然自己開車、到各地旅行 102歲營養學教授分享7長壽秘訣

公司高層年薪千萬很誇張?學者:1個好決策就能為公司少花上億冤枉錢

上班族示意圖/ingimage
上班族示意圖/ingimage

公司高層的高薪,尤其是執行長優渥的薪酬,引起了大眾、媒體、政界的許多關注—遠比職業運動員、電影明星、媒體名人、其他高收入群體類似或更高的薪酬受到更多的關注。

二○○六年,重要到足以列入標準普爾指數(S&P 500)的企業中,執行長的年薪中位數是八百三十萬美元。

雖然那顯然是多數人收入的好幾倍,但高爾夫球好手魏聖美(Michelle Wie,一千兩百萬美元)、網球名將瑪麗亞.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兩千六百萬美元)、棒球明星艾力士.羅德里奎茲(Alex Rodriguez,三千四百萬美元)、籃球巨星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三千九百萬美元)、高爾夫名將老虎.伍茲(Tiger Woods,一億一千五百萬美元)的收入都遠遠超過那個數字。

即使是年收入最高的執行長(年收入七千一百七十萬美元),也不及歐普拉(Oprah Winfrey)的三分之一。

然而,我們很少聽到、甚至沒聽過有人批評體育、電影或媒體明星的收入太高,更遑論譴責他們「貪婪」了。

但「貪婪」卻是大家最常用來形容那些高薪企業高層的用語,也是最謬誤的妄稱。

當你的薪水取決於別人願意付你多少錢時,你就算是全世界最貪婪的人,薪水也不會因此提高。

任何對公司高層薪酬的解釋,都應該以開出那些高薪的理由為基礎,而不是以高層本身渴望高薪的理由為基礎。

每個人都可以渴望任何東西,但那不會促使別人去滿足那些欲望。

為什麼企業願意為頂級高階主管開出那麼高的薪酬?市場供需可能是最簡潔的答案,想要提出更完整的答案,可能需要招募者的特定知識和經驗。

由於公司的決策往往涉及數十億美元的利益,如果一個人可以減少一○%的決策錯誤,為公司省下一億美元,那麼每年給他八百三十萬美元的年薪可能是個很划算的價格。

有些人認為,公司的董事會濫用股東的錢,所以執行長的薪酬才會那麼高。

若要證實這是普遍的原因,就得提出更多具體的例子。為了驗證這個說法是否屬實,可以拿由大量股東擁有的公司,與由一些大型金融機構持股及掌控的公司進行比較。

前者的股東大多不知道、更不可能評估公司內部的決策;後者的股東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經驗,還會花自己的錢聘請執行長。

結果發現,正是後者給執行長的薪酬最高。

這些大型金融機構的決策不必迎合大眾輿論,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和專業做決定,而他們的知識與專業水準都遠比大眾、媒體或政治人物還要高。

他們最不可能支付比必要還多的薪酬,也最不可能在挑選經營人選時省小錢花大錢,畢竟這個事業的經營攸關機構投資人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雖然許多行動分子主張,股東對上市公司執行長的薪酬應該要有更多的決定權,但遭到投資這些公司的共同基金反對。

就像投資私人企業的金融機構不太關注高層薪酬一樣,他們比較關心高階主管能不能把公司經營好,讓他們的投資產生獲利。

許多局外人對於企業高層獲得高薪感到難以置信、百思不得其解,但外人本來就沒有必要理解為什麼甲願意為乙的服務支付任何金額。

那些服務又不是提供給外部觀察者的,外部觀察者也大多沒有評估那些服務價值的經驗,況且他們更沒有理由去否決那些確實有專業知識與經驗、可評估服務價值的人所做的決定。

例如,《華盛頓郵報》的董事長曾如此評估某位董事的建議:「毫無疑問,巴菲特先生向管理高層提出的建議,價值數十億美元。」

巴菲特從《華盛頓郵報》公司獲得的薪酬是否真的高達數十億美元,我們無從得知。

但只要他的薪酬有數百萬美元,就足以讓第三方的觀察者高呼不敢置信,甚至義憤填膺。外人之所以對企業薪酬忿忿不平,原因並不明顯。

如果是因為他們覺得個人對公司的貢獻得到了太高的報酬,他們對那些根本沒做任何事就繼承數億美元的人應該會更加憤怒。

然而,財富繼承人很少像執行長那樣引起眾怒,更遑論被譴責了。舉例來說,洛克菲勒家族還有三位財富繼承人被選為三個州的州長。

有兩件事似乎令那些批評高層薪酬的人格外憤慨:(一)、他們認為高層的高薪犧牲了消費者、股東、員工的利益;(二)、那些顯然經營失敗的高階主管往往可以領到數百萬美元的遣散費。

不過,就像任何地方雇用任何人一樣(不分職位高低),執行長之所以獲聘,正是因為公司預期他將為公司帶來的好處,超過公司付給他的薪酬。

如果公司預期年薪八百三十萬美元的執行長可為公司省下一億美元,股東並未有任何損失,實際上他們還倒賺了九千多萬美元,消費者與員工也沒有損失任何東西。

(本文摘自感電出版《謬誤與真相:保守派經濟學家如何戳破執政者的美好謊言》,作者:湯瑪斯・索威爾)
(本文摘自感電出版《謬誤與真相:保守派經濟學家如何戳破執政者的美好謊言》,作者:湯瑪斯・索威爾)

就像多數的經濟交易一樣,聘用執行長不是零和交易,而是為了追求互利。

如果有人指出,為喬治.史考特(George C. Scott)在電影《巴頓將軍》(Patton)中擔任主角所支付的片酬,對股東、觀眾,或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執行例常任務的低階員工來說是損失, 大家應該可以輕易看出為何這種零和觀點是錯的。

除非我們相信這部電影不找史考特來演也可以創下同樣的票房,我們才能把他的片酬視為股東、觀眾,以及其他電影工作人員的損失。

很多人認為企業高層的薪酬是一般員工的好幾倍(確切的倍數因例而異),但沒有人會費心去計算史考特的片酬是臨時演員或燈光師等片廠一般員工的多少倍。

報酬 巴菲特 高薪

相關新聞

政治不追求真相而是選票!免費福利越多、代價越高:通膨讓窮人付出最多

政治上,政府「免費」提供各項全民福利這種成本高昂的提案,對有些選民來說可能非常有吸引力,因為有人認為—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是真是假—政府增加的成本是由向「百萬、億萬富翁」徵收更多稅收來支應的。 從社會正義的角度來看,有些選民或許會認為這是合宜的結果,但合宜性無法排除可行性的問題。 政治追求的不是真相,而是選票。 對政治人物而言,只要大部分選民相信這些辭令,他們就成功了。 但是,從公眾角度來看,既然「百萬、億萬富翁」不一定會乖乖配合,政府免費大放送的福利政策成本會由「百萬、億萬富翁」所繳的稅來吸收的這個說法,就是一個非常需要實證檢驗的立論。 那些以為自己從政府拿到的「免費」福利是由別人買單的人可能會發現,由於通貨膨脹,最後為這些福利買單的人是他們自己。

稅率提高一定能多收錢?有錢人不是綿羊等著被剃毛:冰島減稅後反而多收

儘管「富人」財富的沒收與重分配政治上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實際上能實踐多少,取決於「富人」有多麼像棋盤上的棋子般任人擺布而不會有任何反應。 如果「富人」能預見重分配政策並做出反應,政策的實際成果可能將迥異於預期。 在絕對君主制度或極權獨裁的國家中,政府可以毫無預警地突擊,對經常被當做沒收對象的「百萬、億萬富翁」實施大規模的財富沒收。 但是,在民選政府國家,沒收性課稅或其他形式的沒收規定在付諸法律落實之前,必須經過公開提案,隨著時間過去向選民爭取足夠的政治支持。 如果那些「百萬、億萬富翁」對所有動靜不是漠不關心,就很難對即將臨頭的沒收和重分配政策全然無所知覺。我們也不能假設他們會像綿羊一樣,乖乖等著被剃毛。

國泰世華看Fed優先穩定通膨 估今年有降3碼空間

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按兵不動,展望後市,國泰世華銀行今天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讓Fed陷入面對經濟衰退和通...

資遣費是「對失敗的豐厚獎勵」?學者:結束雇傭關係跟離婚差不多

對許多人來說,高層薪酬中最令人髮指又難以理解的是,為了打發經營不善的執行長所支付的遣散費,往往高達數百萬美元,亦即所謂的「黃金降落傘」。例如《華爾街日報》就曾報導,二○○七年,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的執行長獲得了「超過一億六千萬美元」的「退休金」,還將這筆錢稱為「對失敗的豐厚獎勵」,因為美林證券在他的領導下,在抵押貸款的相關交易中損失了七十九億美元。

公司高層年薪千萬很誇張?學者:1個好決策就能為公司少花上億冤枉錢

公司高層的高薪,尤其是執行長優渥的薪酬,引起了大眾、媒體、政界的許多關注—遠比職業運動員、電影明星、媒體名人、其他高收入群體類似或更高的薪酬受到更多的關注。二○○六年,重要到足以列入標準普爾指數(S&P 500)的企業中,執行長的年薪中位數是八百三十萬美元。雖然那顯然是多數人收入的好幾倍,但高爾夫球好手魏聖美(Michelle Wie,一千兩百萬美元)、網球名將瑪麗亞.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兩千六百萬美元)、棒球明星艾力士.羅德里奎茲(Alex Rodriguez,三千四百萬美元)、籃球巨星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三千九百萬美元)、高爾夫名將老虎.伍茲(Tiger Woods,一億一千五百萬美元)的收入都遠遠超過那個數字。57 即使是年收入最高的執行長(年收入七千一百七十萬美元),58 也不及歐普拉(Oprah Winfrey)的三分之一。

工具機Q2有戲 和大、程泰等看好急單效益 下半年保守

美國對等關稅、新台幣升值等雙重利空夾擊,台灣工具機產業下半年變數增多,包括和大集團、程泰集團、東台集團及上銀集團等,下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