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影響供應鏈 勤業眾信籲台商備妥多套劇本因應

當前美國加強對輸美商品課徵「對等關稅」,對產地與轉運行為的審查愈加嚴格,台商供應鏈策略勢必面臨重新調整壓力。專家提醒,越南因配合美方開放市場,成功將對等關稅稅率自原先預告的46%大幅調降至20%,顯示只要國家願意讓利、回應美國要求,就有機會爭取較低稅率;反觀墨西哥升至30%、泰國維持36%,台商若忽略這些差異,恐影響出口競爭力,甚至被迫重組供應鏈。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陸續在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公布多國對等關稅稅率通知信,強調如發現有洗產地或轉運行為,將加徵關稅,同時要求合作國必須開放市場、赴美設廠,且不得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目前馬來西亞稅率為25%、泰國36%,越南因率先與美方達成協議,未被列入本輪通知,反而成為亞洲的示範案例。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會計師洪于婷分析,美國透過稅率高低釋出政策訊號,目的是推動更多國家仿效越南,全面開放市場。這對高度依賴東協作為生產基地的台商來說,不僅是成本壓力問題,更涉及產地規範、通關風險及生產布局的彈性考驗。她建議企業應儘早盤點供應鏈節點,掌握各國產地認定規則,並重新評估不同市場條件下的佈局策略。
針對另一個台商重要據點泰國,勤業眾信全球華人服務泰國稅務會計師洪以文指出,泰國雖為美國第十五大進口來源國,主要出口電信產品與橡膠,但目前尚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仍面臨相對較高的稅率壓力。泰國政府近期也啟動對美國關切品項的產地管理強化措施,包括實地查廠與原產地控管,盼降低風險,但能否換取實質稅率讓利,仍具不確定性。
洪于婷補充,目前雖僅公布稅率,細節尚未全面揭露,但包括越南、泰國等國的海關單位已提前加強查驗與監管,以防止轉運與洗產地爭議。台商若未及早做好產地溯源與稅務合規準備,恐在未來面臨通關瓶頸或稅務風險。
她進一步建議,企業應儘快完成供應鏈調查與衝擊評估,預擬多套情境因應劇本,才能在對等關稅制度持續演變的環境下,維持營運穩定與市場競爭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