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有望合作鴻海?日產、本田決議結束合併談判 破裂關鍵因素曝光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聞到瓦斯味怎辦?4步驟應變、不幸爆炸1動作自保

高雄殺人分屍案打撈37屍塊…35塊屍塊都是她 連肚臍也被切

出國旅遊買保險有眉角 國泰產:投保留意兩重點

隨著海外旅遊盛行,國泰產險建議民眾在購買旅遊保險時,可留意是否涵蓋「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險」、「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保險」,讓整趟旅途享有更安心的保障。(國泰產險/提供)
隨著海外旅遊盛行,國泰產險建議民眾在購買旅遊保險時,可留意是否涵蓋「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險」、「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保險」,讓整趟旅途享有更安心的保障。(國泰產險/提供)

國人喜愛海外旅遊,不過旅途中難免會遇到緊急突發狀況,國泰產險建議,民眾在購買旅遊保險時,需留意是否涵蓋「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險」、「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保險」,除了前者可因應當地因突發疾病所衍生的醫療費用外,後者則可讓民眾遇有急難事故時,可撥打救助服務專線洽詢服務或協助,如緊急醫療諮詢、協助醫療轉送等項目,讓整趟旅途享有更安心的保障。

據國泰產險統計,2024年民眾申請「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保險」理賠資料顯示,最常理賠案件為「親友前往探視或處理善後所需之費用」,占比49.1%,再者是「醫療轉送費用」,則有24.5%的占比,其餘「搜索救助費用」,也有3.8%的占比,顯見民眾若在海外遇到緊急狀況時,若保險理賠涵蓋海外旅行急難救助,就可啟動相關安排、服務,真正達到交給專業的來,讓保險發揮最大價值。

另外,海外醫療費用普遍較為昂貴,若是在非都會區不幸發生意外傷害或突發疾病等事故需就醫時,如因當地醫療資源較少,或民眾對當地的醫療服務管道不熟悉時,此時也可善用「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保險」的服務項目,有效提供民眾相關緊急醫療諮詢,避免延誤就醫的時間。

國泰產險表示,公司所提供的「旅遊綜合保險」涵蓋一般意外事故身故或失能、傷害醫療、海外突發疾病醫療、旅行不便保險及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保險等。民眾在購買旅遊保險時,除考量「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險」的額度及賠付範圍之外,也別忘檢視「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保險」所涵蓋的服務項目,讓保障更加完善。

以國泰產險海外旅遊綜合保險「豪華型」專案為例,除了常見的「班機延誤」、「旅程取消」、「旅程更改」及最高200萬元的「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險」等保障,也提供300萬元限額的「海外旅行急難救助保險」,包含有住院後轉送回國醫療、安排親屬前往探視、安排未成年子女返國等項目,讓民眾在海外旅遊途中,萬一發生急難事故時,可提供民眾相關緊急醫療諮詢發生重

大傷病且有返國治療的必要時,經專業醫療等評估後可啟動定期航班或醫療專機返國治療,降低海外醫療資源匱乏風險。

國泰產險提醒,民眾在出發海外旅遊前應確保身體健康,可考量提前接種相關疫苗,並搭配投保旅遊保險,讓出遊更加有保障。如欲瞭解海外旅遊綜合保險專案內容,可洽國泰產險各服務據點或至國泰產險官網查詢。

保險 出國旅遊 國泰 理賠 產險

延伸閱讀

台南市最精華區域深夜改裝噪音車出沒 警專案攔檢稽查

南山人壽大數據優化理賠

最牛一輪/群創利多 國泰48樂透

虧大了!他免費搭郵輪卻得流感 船上接受治療被收154萬

相關新聞

創投公會向金管會爭取 釋放「金融機構創投資金」投資新創

創投公會向金管會爭取調整對金融機構所屬創投之金融檢查項目,獲金管會正面回應。金融檢查局長童政彰表示將適度調整對金融機構所...

出國旅遊買保險有眉角 國泰產:投保留意兩重點

國人喜愛海外旅遊,不過旅途中難免會遇到緊急突發狀況,國泰產險建議,民眾在購買旅遊保險時,需留意是否涵蓋「海外突發疾病醫療...

黃國昌:台企銀董座請假91天 領191萬獎金

八大公股行庫之一的台灣中小企銀董事長劉佩真疑涉背信罪遭檢方偵辦,負責督導公股行庫的財政部官員昨天表示,去年底接獲檢舉,責...

在地共榮 國壽挺鹽水蜂炮

台南代表性民俗文化「鹽水蜂炮」昨(12)日晚間順利落幕。國泰人壽堅持「在地共榮、共創更好」的理念,連續12年與地方「作伙...

證交所設定四大目標 三面進擊

證交所今(2025)年初設定年度四大目標,其中之一是「科技驅動創新,落實普惠金融」,將朝三大面向執行,包括:反詐聯防,多...

標普評比 中信入選永續年鑑

中信金控積極落實永續作為,連續六年入選國際級永續評比機構標準普爾全球永續年鑑(S&P Global The Sustai...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