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公會向金管會爭取 釋放「金融機構創投資金」投資新創
![金管會。翻攝自官網 金管會。翻攝自官網](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3/realtime/31486911.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創投公會向金管會爭取調整對金融機構所屬創投之金融檢查項目,獲金管會正面回應。金融檢查局長童政彰表示將適度調整對金融機構所屬創投的金融檢查項目,並在達到公司治理及風險區隔的前提下,釋放更多金融機構的創投資金投入新創投資。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希望調整金融檢查的項目後,能鼓勵金融機構更穩健的投資創投,促進新創產業發展,強化台灣在亞洲資產管理市場的競爭力。
創投公會十二日召開「金融機構所屬創業投資事業之金融檢查項目說明會」。邀請童政彰及相關官員出席。童政彰轉達金管會彭金隆主委的指示,將調整對金融機構所屬創投基金的金融檢查項目,建議金融機構的內稽部門對創投子公司的金融檢查項目,不必要照單全檢,童政彰說:「以現行公告的22項金融檢查項目中,與創投事業有關的不超過6項」。
童政彰在致詞時表示,他在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董事會上建議銀行界代表不要用大型企業健全的財務狀況去評估中小企業的授信;台灣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放款,從民國94年時的38%成長到今天的68%。童政彰說,「我們對金融機構所屬創投的金融檢查,只要注意安全,確保風險不會外溢就好,不要阻礙產業正常的發展」。
童政彰認為,對金融機構所屬創投的轉投資評估的金融檢查,不必用一般企業授信的標準去檢查;更不宜以「結果論」追究失敗個案投資當年投資評估的缺失。他相信,經過金融檢查項目的調整,應該可以釋放更多金融機構的資金投入新創投資。
金管會正積極建立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邱德成表示,這個資產管理中心與香港、新加坡的資產管理中心不同,會以台灣的科技產業的實力當核心。而台灣科技產業的資金主要由創業投資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引導而來,為了配合政府兆元投資計畫及加強新創投資的政策,如果金管會可以適度調整金融檢查項目,應該有助於金融機構資金更積極參與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行動。
業者提出,證券業併入金控後,其轉投資的創投子公司受到證券及金控的雙重金融檢查,形成「依從成本」大增,甚至於造成金控所屬證券創投子公司與純粹證券創投子公司的不公平競爭。對此童政彰建議找銀行局與證期局坐下來討論,商量合理的金融檢查項目。
創投公會指出,目前創投公會會員中有超過一半是金融機構轉投資的創投;而台灣創投目前管理的資金有接近一半來自金融機構。如果可以調整金融檢查的項目及標準,將可以鼓勵金融機構更樂意投資創投,參與新創投資。邱德成指出,目前金融機構投資創投的金額與規定的上限都還有很大的空間,適度調整金融檢查的項目,應該可以激勵金融機構多多投資創投。童政彰也表示希望金融檢查項目的調整,可以釋放更多金融機構的創投能量。
童政彰在開場致詞時表示,這次檢查局與產業界面對面溝通,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他也希望以後能更直接的面對產業。他並引「金融美好社會」一書中的話說「金融力量讓社會更美好」,期待在做好公司治理與風險區隔下,能將金融機構的創投能量釋放出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