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黃仁勳穿西裝訪北京談晶片合作?川普回應曝光

倒閣說掀熱議 陳揮文指蔣萬安有3大誤判

《瑪利歐賽車世界》玩法曝光!8賽道、24名玩家PK「生存賽」更有趣

國銀數位金融 全方位出擊 推展一站式與線上線下串聯服務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年輕世代崛起加上疫情推升線上投資消費需求,國銀數位存款帳戶持續攀高,至去年第4季底,全體銀行數位帳戶數已達2,446.3萬餘戶,但其實以成長率來看,去年第4季單季僅成長4.3%,開始進入飽和期,對此,銀行力求突圍,紛紛加強金控旗下子公司的跨業務整合,推展全方位數位金融服務。

面對數位帳戶成長進入飽和階段,台新銀表示,Richart持續以數據驅動用戶體驗優化,並整合金控資源,像是台新金旗下亦有證券、人壽等服務,現Richart已與台新證券合作陸續推出證券交割帳戶(證券罐)開戶功能、預約美股定期定額等服務,未來亦將持續跨金控合作打造完整數位金融產品線。

一銀同樣加強跨業務整合,iLEO數位帳戶與第一金證券合作,自去年12月起客戶開立數位帳戶時可同步加開證券帳戶,藉此活化雙向業務滲透,完成一站式服務。

中信銀為持續吸客,打造完整線上線下多元管道的串聯服務,結合LINE個人化服務、智能客服等,精準銜接客戶需求,穩健推動數位存款業務。

LINE Bank指出,「善用科技打造全台第一」、「反詐」是未來獲客的兩大關鍵,運用科技手段強化eKYC數位身分驗證、線上視訊審核身分,已幫助打造出更有效率的開戶、申貸服務。未來持續發揚金融科技(Fintech)之力,利用「技術創新」催生出更多「全台第一」的創新服務。

永豐DAWHO數位帳戶將拓展年輕首投族、40歲族群,提供符合不同世代需求的多元理財服務,並陸續優化使用者介面與使用者經驗,協助用戶放大個人資產,打造理財正循環。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去年第4季底止,共33家實體銀行及三家純網銀開辦數位存款業務,數位帳戶開戶數也從2016年底8萬戶,成長至2024第4季底的2,446.3萬戶,較前一季約增加100.5萬戶,成長率僅4.3%,其中純網銀開立戶數約268.5萬戶,較前一季約增加9.6萬戶,成長率為3.7%。

就個別銀行觀察,用戶數最多的數位帳戶依舊由台新Richart穩坐冠軍,開戶數高達428.9萬戶,年成長率為17.8%,為當今唯一破400萬大關業者;第二至第十名依序為國泰世華銀282.7萬戶,年成長25.7%;LINE Bank 201.4萬戶,年成長16.7%;一銀191.2萬戶;永豐銀190.2萬戶;中信銀127.5萬戶;玉山銀112.1萬戶;華南銀102.2萬戶;北富銀101.6萬戶;彰銀97.1萬戶,皆較2023年底年增逾14%以上,其中,玉山銀年增37%,成長快速。

LINE 使用者 成長率

延伸閱讀

下班仍需回LINE…教師壓力倦怠程度高 立院法制局:應立法保障離線權

大陸對美反制關稅 陸證券指受影響程度4方面、部分產品短期可能漲價

國銀南向布局 金管會同意永豐銀設雪梨分行

緬泰強震 國銀曝險1,321億

相關新聞

獨/華南金世代交替 民股副董林明成交棒長子林知延出任金控副董

華南金控展開世代交替。據了解,已擔任華南金副董事長快20年的民股大股東林明成,此次改選之後,將不再續任華南金董事,交棒給...

國銀數位金融 全方位出擊 推展一站式與線上線下串聯服務

年輕世代崛起加上疫情推升線上投資消費需求,國銀數位存款帳戶持續攀高,至去年第4季底,全體銀行數位帳戶數已達2,446.3...

金價飆臺銀黃金存摺牌價站上3,500元 銀樓牌價衝13,650

金價持續飆高,臺銀黃金存摺牌價17日站上每公克3,500元歷史新高,銀樓黃金牌價每錢為13,650新天價。

街口2024年度交易金額成長兩成 狂撒105萬張街口券

街口支付(JKOPay)與LnData麟數據科技共同發布「2024 年度數據回顧」統計,街口2024年累積超過660萬用...

借15萬連本帶利還19萬...信用小白陷負債輪迴!《金保法》能終結高利放貸亂象?

一支網路動畫影片、近百名大學生受害的詐騙案,讓「先買後付」等新興借貸亂象浮上枱面,融資租賃業務量高達7千多億規模,卻因監管力道不足逐漸失序,政府與業者必須聯手補破網。

2024年哪家董事最賺?中信金大幅超越台積電、國巨

臺灣證券交易所15日公布2024年上市公司董事酬金,董事平均酬金前十高公司大多為前一年老面孔,但今年榜首由中信金(289...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