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企業大陸收益匯回金額及比率雙創新高

金管會今日公布113年上市櫃公司赴大陸及其他海外地區投資收益及匯回相關統計數據,結果顯示,其中在大陸方面,113年當期匯回的投資收益1864億元,創史上新高紀錄,而投資當期收益4901億元,則創史上次高紀錄,僅次於110年度的5523億元。
不過,在此同時,投資收益累計匯回金額占累計原始投資金額的比重36.59%,亦為史上最高,至於當期增加的原始投資金額1080億元,雖未到111年度的1744億元的108年度以來最高點,但比起112年只有324億元,則大增超過2倍以上。金管會說明,主要基於營運策略考量增加對子公司的持股、因應子公司業務拓展及受匯率變動影響致投資金額增加,上市、上櫃公司分別以電腦及週邊設備業、電子零組件業累計投資金額較大。
至於在大陸之外的其他海外地區,統計也顯示,113年度的原始投資金額則高達1兆1766億元,不但創下近年來的新高水準,而且比起112年的7686億元大增超過4千億元,增量亦為近十年來之冠。而就當期投資收益而言,113年的投資收益為1兆0236億元,比起112年6724億元大幅成長52%,為近十年來第三高,次於110及111年度的1兆2692億、1兆1317億元。
金管會觀察,自107年中美貿易戰後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增加金額明顯縮減,且投資收益穩定匯回;金管會主秘尚光琪指出,不含大陸地區的海外投資增加金額呈現遞增趨勢,顯示投資大陸對我國上市櫃公司獲利雖有挹注,但上市櫃公司已放緩投資腳步,以降低對大陸依賴,透過全球布局方式以分散大陸地區投資風險,金管會將持續關注未來發展情形。
金管會統計,截至113年底止,上市公司686家,上櫃公司525家,合計1211家赴大陸投資,占全體上市櫃公司總家數1769家的68.46%,較112年底增加2家;上市公司累計投資金額2兆5881億元,上櫃公司2555億元,合計2兆8,436億元,較112年底增加1080億元。
對113年度的大陸投資損益,金管會說明,上市公司利益4630億元,上櫃公司利益271億元,合計利益4901億元,整體較112年度增加412億元,與歷年同期相較,獲利金額為第二高。上市及上櫃公司本期投資利益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382億元及30億元,主要為電子零組件業、其他電子業及半導體業,受惠於終端需求增加,致獲利成長。
對於投資收益累計匯回金額,截至113年底止,上市、上櫃公司投資收益累計匯回金額分別為9494億元及912億元,合計1兆406億元,占累積原始投資金額2兆8,436億元36.59%。113年度投資收益匯回主要係配合集團資金規劃策略,將盈餘、現金股利匯回所致。上市、上櫃公司分別以其他電子業及電子零組件業累計匯回金額較大。
金管會對大陸之外的其他海外地區也統計,截至113年底止,上市公司748家,上櫃公司580家,合計1328家赴海外投資,占全體上市(櫃)公司總家數1769家的75.07%,較112年底增加26家。截至113年底止,上市公司累計投資9兆794億元,上櫃公司7165億元,合計9兆7959億元,較112年底增加1兆1766億元,對此金管會說明,主要為併購取得海外子公司,或海外子公司營運資金需求、參與現金增資,故增加海外投資金額,其中,上市櫃公司皆以半導體業累計投資金額較大。
金管會也分析海外其他市場的投資損益指出,113年度投資損益,上市公司利益9,815億元,上櫃公司利益421億元,合計利益1兆236億元,整體較112年度增加3512億元,獲利金額為近十年來第三高,而上市及上櫃本期投資利益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3552億元及減少40億元,主要為航運業、半導體業及電子零組件業受市場運價上升,且終端需求增加等因素所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