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首份GDP成績單出爐 美Q1經濟萎縮0.3%為3年來首見

興櫃2024年度財報公告!16家賺逾一個股本 這家是獲利王

北東有雨!周末首波梅雨鋒面來襲 下周另道鋒面再接力

壽險業淨值跳水 大減2,228億…4月數據恐再惡化

壽險淨值大縮水。 聯合報系資料照
壽險淨值大縮水。 聯合報系資料照

壽險淨值大縮水。根據金管會統計,3月底壽險業淨值驟降到2兆4,172億元的近11個月來低點,單月大減2,228億元,月減額是近兩年半以來最大,幾乎直逼前波2022年壽險淨值危機的慘況,金融圈示警,4月全球股債匯市三大皆空,壽險淨值恐再惡化。

前一次壽險業淨值月減額最大是2022年9月,當時單月淨值蒸發5,385億元,時隔近30個月,壽險業淨值再度面臨考驗。

淨值大跳水,對目前RBC(資本適足率)在200%、淨值比在3%法定邊緣,甚至不足者,今年恐再度面臨龐大的增資壓力,更考驗大股東對轉投資壽險業的增資能力,其次,壽險型金控恐將受旗下子壽險拖累,也壓抑未來配息空間。

法人說,4月台、美股續跌,美國30年公債殖利率走揚到4.74%,BBB等級公司債殖利率也走揚到5.7%(殖利率走揚,價格走低),加上台幣對美元暴升近3%,股債匯市三空,都將重擊壽險業4月淨值及獲利。

金管會昨(29)日公布3月壽險業獲利、淨值和避險成本。

3月壽險業稅前盈餘304億元,月增35.7%是因3月台幣貶1.09%彌補了實現資本利得減少,首季賺849億元,年減11%則是因財務投資利益減少。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首季壽險業獲利年減11.6%,是因財務投資利益年減171億元、業務費用年增36億元,抵銷了業務承保利益年增100億元。

3月底淨值降到2兆4,172億元的近11個月低點,單月大減2,228億元寫近兩年半最大,前一次單月淨值蒸發最多的是2022年9月的5,385億元;首季淨值減少1,688億元也是近兩年同期以來最慘。

3月單月淨值大減是因金融資產評價利益月減2,470億元,其中帳列OCI(其他綜合損益)股票、債券評價利益各減少91億元和137億元,以「覆蓋法」重分類其他綜合損益減少2,378億元所致。

3月台幣貶值有龐大兌換利益,業者避險工具大宗的CS(換匯)、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年化成本則是一降一升,業者避險比率再降到61.5%,使3月避險工具成本233億元,已連三個月降到300億元以下,單月淨匯兌損失縮小到27億元的近八個月最少,首季淨匯兌損失499億元,年損失收斂0.6%。

值得一提的是,因3月台幣驟貶,業者產生的兌換利益得提存外匯準備金,使3月外匯準備金提存了489億元寫逾兩年單月最大,推升準備金餘額已達2,836億元,「晴天儲糧」可稍撐住4月台幣狂升的大雨。

壽險業 淨值比

延伸閱讀

壽險外溢保單首季售25萬件 保費年增110%、國泰占近9成

6月才是主跌段?他示警「最大風險要來了」:股市準備跳水

美債新地雷?日本壽險釋出調倉訊號 川普執政恐成催化劑

獨/憂保單解約潮升風險 保險局將逐日要求壽險業回報4大項目

相關新聞

台幣四天升逾5角!出口商嚇傻、爆恐慌性拋匯潮 匯銀估近日升抵這價位

出口商爆恐慌性拋匯潮,加上中央銀行未積極阻升,新台幣匯率30日盤中闖破32元大關、重返31字頭,終場狂升2.12角,收3...

央行理事示警:盼房市軟著陸 若房價突大跌、恐增加金融機構信用風險

中央銀行理事示警,34家本國銀行提報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預估控管目標均緩步向下,房價雖仍上漲但幅度已趨緩。希望房市能夠軟著...

美元兌日圓跌勢暫歇 瑞銀:短線有望反彈至144~146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今日指出,隨著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憂慮緩解,以及市場對「海湖莊園協議」推升日圓的臆測降溫...

聯邦銀刷卡繳稅享免手續費!無息分期 現金回饋三大優惠

5月繳稅季將至,聯邦銀行(2838)宣布自2025年5月1日至6月30日推出「聯邦卡綜所稅全攻略」三大優惠方案,包括免手...

玉山金與數發部合作成立「防詐實驗室」 盼更多業者加入

為強化台灣金融科技的防詐能力,玉山金控與數位發展部合作成立「防詐實驗室」,於30日在創新基地正式掛牌啟用。玉山擔任金融科...

新光金38萬股東快看!股東會紀念品「台灣味帆布袋」曝光

新光金(2888)將於6月23日召開股東常會,而新光金本次股東常會將針對38.8萬名股東發放最具台灣味的「斜背兩用加底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