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點數經濟引爆新戰火 銀行公會發行自律規範草案提報金管會

點數經濟掀金融革命。銀行公會已研擬新制,首度開放民眾在同一銀行可轉贈、整合、交換手中點數,擺脫「點數不足、到期作廢」困境,擴大使用彈性,也為金融業打開顧客互動新戰場,點數經濟戰火正式引爆。
銀行公會今(31)日理監事會上將討論全新的「會員機構發行點數自律規範」草案,核議後提報金管會備查,核備後就可上路。金融圈預期,未來銀行若依規範開辦新服務,App介面可望增設「點數交換」、「點數移轉」等欄位供用戶操作。
該草案有三大亮點:一、開放同一家銀行內部的點數交換與移轉,如信用卡、房貸、信貸等點數可集中整合,二、銀行點數可與信用卡紅利點數合併使用,三、點數可移轉給同一家銀行的其他客戶。
這將使民眾手中原本各自分散的點數,未來不只能折抵消費,還能整合轉送,點數使用彈性大幅提升,向成熟應用邁出一大步。
銀行主管坦言,過去消費者累積各類點數常面臨「不足兌換」或「即將到期」的痛點,未來可透過轉移、合併、交換機制,提高點數價值實用性,達到「每一分點數都不浪費」的最大化效益,也提升客戶對銀行的黏著度與回訪率。
依據草案,點數可用於八大項目:商品兌換、折抵消費或電信帳單、機場接送、信用卡循環息、手續費、兌換哩程等,新增同一銀行跨商品整合或贈送他人,及跨商品點數交換等項目。
具體而言,「移轉」機制將允許跨商品、跨客戶整合。例如A客戶在中信銀有三項金融產品,各自累積不同點數,未來可將這三項點數合併,甚至贈與同樣在中信銀的B客戶。
至於「交換」,則限於同一客戶、跨商品點數間轉換(禁跨客戶交換),例如房貸點數換成信用卡紅利,合併後再兌換機票或禮品。
草案也設下四大限制以防濫用:一、點數移轉禁止做商業買賣,僅限同一家銀行內部客戶移轉,或持有人自己移轉整合;二、點數交換限同一家銀行發行點數為限;三、若銀行提供此服務,手續費須合理反映成本;四、銀行須清楚揭露手續費、有效期限、轉贈次數與數量上限等資訊。
銀行主管說,當民眾點數能自由整合與使用,代表銀行不僅能追蹤客戶消費足跡、預測會員價值,更能持續創造互動機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