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成熟製程如何拚?詹益仁:與客戶打造虛擬IDM
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關鍵策略為何?日月光集團副總經理洪志斌表示,除朝異質整合先進封裝技術發展,可延伸做更高整合度模組,乾坤科技執行長詹益仁更建議,晶圓廠成熟製程業者應該把握AI趨勢,與終端客戶合作,打造虛擬IDM廠新商業模式,不要一味做晶圓代工。
工研院27日舉行「AI賦能.半導體領航—2024南臺灣產業策略論壇」,探討半導體產業未來關鍵策略,工研院並發表最新的「南臺灣產業創新策略」,聚焦以「半導體南向,產業鏈聚能量」與「產業AI化、AI平民化」雙引擎的產業架構,呼籲南部提早布局共創嶄新商機。
洪志斌指出,異質整合技術突破莫爾定律,打破電晶體密度極限,從供應鏈來說是晶片加上封裝的解決方案,異質整合可以繼續往後延伸,做更多高整合度模組,比方無線傳輸、高速運算、RF前端最新的小型模組或衛星通訊模組。
其次,資料中心用的電越來越高,如何開發新模組達到高能源效率也越來越重要,其次,電信號面臨瓶頸,大家也開始關注矽光子技術,光信號讓資料中心傳輸頻寬提升20~30倍,電力消耗則會降低到原來10分之1,這是未來AI產生的延續效應,從晶片設計、封裝測試、到模組與系統的最佳整合架構持續變化中。
台灣成熟製程何去何從?專家建議:專注高價值功率元件 打造虛擬IDM
中國大陸成熟製程產能大舉開出,台灣半導體成熟製程8吋及12吋產業何去何從?乾坤科技執行長翁益仁建議,台灣成熟製程可以把握AI資料中心帶來的產業結構改變新機會,跟終端客戶合作打造虛擬IDM業務模式。
他表示,AI資料中心有兩件重要的事,一是電力,二是散熱,提高電力轉換效率及提高電力密度,需要更省電的方案,這是蠻大的挑戰,電力產業其實也面臨大的結構性挑戰,需要半導體產業的支持,以滿足未來朝HVDC(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發展。
他舉GB200機櫃為例,一座機櫃要120~140KW耗能,等於同時開150台冷氣機的電力,未來一座機櫃能耗上看250KW,超級運算中心會裝入5,000台機櫃,加上空調的能耗,上看600MW~1GigaW電力,等同一座核反應爐。
他解釋,資料中心的電力結構也改變中,過去從高壓電輸配下來,從AC轉DC,高壓電轉到晶片供電最後電力效率只剩下80%,為減少電力耗損,現在高壓直流HVDC應用正在抬頭,利用半導體SST直接供應380V直流電到機櫃,電壓高電流就可以小一點,機櫃內轉到48V,最後到晶片只剩0.75V,電力效率可以達87%。
台灣電源供應器系統鏈在全球有很高的市占率,全球前四大都是台廠,如可善用台灣成熟製程,將打造新的台灣護國神山。他解釋,國際英飛凌或博世在台積電製造,晶片下線後,又賣給台灣的電源供應器公司,那麼何不思考讓台灣業者自己來做呢?
他認為,除了矽功率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如GaN或SiC,在8吋晶圓廠都提供了很好的價格甜蜜點,台灣有好的電源供應系統業者跟8吋成熟製程,台灣不必一成不變做代工,應該專業化,若產業能展開整合,就不必擔心對岸成熟製程供過於求的問題。
詹益仁表示,半導體在AI資料中心電力轉換扮演重要角色,需要跟電力系統業者充分合作,因為系統業者使用第三代半導體會發生很多的狀況,但半導體端因為是做代工,不知道系統端發生什麼事,若兩邊合作,就能做出好的結論,開發最適合的半導體元件。
詹益仁表示,這是趨勢,政府應該在政策上引導往這邊去,業者也應該有自覺,8吋廠可以跟終端客戶合作,達成虛擬IDM概念,否則半導體成熟製程產業會成為下一個太陽能產業,面對對岸排山倒海的力量,是擋不住的。
但他也坦言產業鏈中間有斷點(Gap),彼此不瞭解,如電源廠不瞭解半導體,中間需要有些策略或誘因讓產業整合在一起。
工研院副總吳志毅表示,台灣8吋廠已經折舊完了,台達電一年用的IC數量足夠填滿一至兩座8吋廠,若把握這樣的機會,一是可以解決產能供過於求的問題,其次也幫8吋或成熟製程產業找到轉型機會,其次,不是每個產業都適合代工模式,若產業量不大且利潤不高,不如整合起來,不過他也坦言這個策略阻力很多,但是可行方向。
南台灣產業聚落,思考如何橫向整合
洪志斌指出,台灣需要在地原物料供應者做橫向串連,再去找到終端客戶,就可以打造白牌的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如果今天台灣不做,就是美國或日本客戶幫忙串連,台灣只能賺其中10~30%利益,台灣在每一個單點做得很不錯,但未來往前走,若可以串連得更好,其實會有更多機會。
詹益仁建議,台灣除先進封裝做得很好,在其他領域需要做巨大改變,思考作更多整合,台灣南部有腹地可以做相關聚落發展,台灣可以不純粹幫國外客戶做代工,也可以思考半導體要如何結合下游應用發揮競爭優勢,但確實會有相當大挑戰。
工研院副總暨產業科技國際發展所所長林昭憲演講表示,南部半導體產業鏈逐步形成,下階段應聚焦市場成長性高且具有發展利基的技術,包括化合物半導體及先進封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