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芯若併聯電 業界:對美有利

日媒披露美商格芯(GlobalFoundries)拋出與聯電(UMC)合併的橄欖枝,儘管聯電發言體系表示目前並沒有任何合併案進行,但半導體業界露口風,指出格芯已找上負責把關的經濟部,希望台灣政府能放行。
消息人士表示,聯電與格芯分居全球第四、五大,格芯很早就有與聯電洽商合併計畫,這次又傳出重啟合併聯電,打算藉由結合雙方在歐美客戶代工優勢,避開中國大陸成熟製程大軍威逼。
業界分析,台積電協助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遲遲未拍板,若能先把格芯與聯電「送做堆」,對川普政府堪稱利大於弊;但對台灣而言,兩大晶圓代工廠先是台積電大舉投資美國,若聯電也「入籍美國」成為「美聯電」,「矽盾」的效力恐大打折扣。
日經新聞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格芯重啟與聯電合併案,似乎與格芯要奪回全球半導體市場控制權,以及美國政府希望掌握更高比重晶片控制權有關。這也是川普政府在說服台積電宣布擴大赴美投資計畫後,格芯希望與聯電合併壯大晶圓代工版圖,藉此反制大陸業者強大競爭,同時縮短與台積電在成熟製程差距的聯盟計畫。
不過,也有業界認為「GU併」只是市占提升,雙方在成熟製程是競爭對手,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示警,若半導體一哥台積電、二哥聯電都到美國投資,護國群山整串供應鏈極可能跟著過去,長期看台灣恐面臨出口、投資、勞動市場三慘局面。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聯電、格芯若真的合併,可能是基於三理由,包括地緣政治、美中科技戰、紅色供應鏈成熟製程挑戰。
業界解讀美方推動「GU併」背後盤算,包括聯電可藉此擴大美國晶圓代工相關勢力範圍;面對中芯國際、華虹等大陸成熟製程勢力快速崛起,合併能壓制陸企;聯電在大陸有聯芯、和艦兩個生產據點,並在新加坡擴產,格芯則在美、星、德均設有工廠,合併後可串聯台、陸、星、美、德等據點,將壯大美國晶圓代工勢力的效益。
不過,業界仍對聯電、格芯合併能否成局持保留態度。聯電ADR周一盤中勁揚百分之十五,終場漲幅收斂至約百分之九,周二早盤ADR則震盪走低,跌幅約百分之二。至於聯電普通股昨收漲一點三元,來到四十五點九五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