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碳信用淨發行量吃緊 Sylvera:優質碳權潛藏上漲壓力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表示,根據Sylvera最新一季的全球碳信用市場報告顯示,儘管全球對氣候行動的支持出現雜音,企業對高品質碳信用的需求仍然穩定。2025年第一季碳信用發行量為5563萬份,與同期到期量5456萬份相比,淨發行量的差距僅有1.9%,遠低於2024年同期51.8%的差距,顯示市場供需進入緊平衡狀態。供給需求相對吃緊是近年來罕見,目前企業對碳信用需求穩定,一旦需求增長,易推升碳信用價格。
TCDD今天舉辦「4P翻轉綠色動力」研討會,除全球碳資訊暨評級專家-Slyvera和台灣產學者界,就減碳創新科發表專題演講,並有產官學圓桌論壇,深入討論企業、金融、科技、法律等面向如何共同推動綠色轉型。與會的亞洲水泥首席副廠長陳志賢和台達副總裁、永續長暨發言人周志宏,從各自領域現身說法說明環保節能愛地球的作法,與參與業者共同探討減碳與企業永續發展的最新趨勢與實務。
台達電副經理周志宏指出,做好碳中和並不是只有買綠電,買綠電不是很容易,最怕是買了未必合規。面對碳有價時代,台灣碳費費率設定在台幣300元,周志宏表示,內部碳定價制度將有助於企業減碳,台達內部碳定價300美元,為降低繳交碳費,各部門都會努力減碳,一年收到台幣幾十億元,帳務顯現在管理報告跟關鍵績效指標(KPI),汰換設備、投資能源等改善體質措施顯現在財報中。
Sylvera 亞太區負責人Louis Booth指出,儘管對抗氣候變遷近來遭到不少強烈反對,但企業淨零氣候行動依舊堅定。根據觀察,優質碳信用即將面臨供應緊縮,隨著企業堅持永續投資,對抗氣候變遷,有可能會推升碳信用價格上漲,建議碳信用買家宜及早部署。
Sylvera研究團隊指出,今年第一季的碳信用市場呈現以下四大趨勢:
第一,碳信用淨發行吃緊:發行量與到期量接近,市場進入供需緊張狀態。碳信用發行量為5563萬份,到期量為5456萬份,兩者相差 1.9%,與2024年第一季的發行量8303萬份和到期量5469萬份相比,兩者相差51.81%。
第二,REDD+到期量仍居高:與過去七年一樣,REDD+ 專案仍然是第一季到期數量最多的專案類型,共 1596 萬個,占專案類型的 31%。
第三,廢棄物管理專案到期比率創新高:今年第一季到期比率為10%,占碳信用到期的比例達到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一倍。沼氣和改進森林管理 (IFM) 的情況也類似,顯示新興專案的重要性逐漸提升。
第四,市場結構逐漸趨於短期化與流動性導向:從到期的碳信用的天期來看,3-5年的天期是碳信用市場主流,從2021年以來3-5年的碳信用占比從32%增加為60%。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