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3張00919、1張00878、125股00631L!存股哥:本月存105,000元

MLB/佐佐木朗希5.2局失3分 平手退場確定6場先發還沒等到首勝

產業追蹤/永續服務 太空經濟新藍海 台廠可跨界整合

衛星製造與發射成本的降低,帶動衛星應用的快速發展。(美聯社)
衛星製造與發射成本的降低,帶動衛星應用的快速發展。(美聯社)

衛星製造與發射成本的降低,帶動衛星應用的快速發展。在衛星相關應用(如終端直連、遠端監遙控等)開展下,帶動終端廠商與服務提供商的「從眾效應」,如以手機直連衛星為例,由Apple iPhone 14起,其後華為、三星、Moto等手機品牌商,以及T-Mobile、AT&T、KDDI等電信商皆跟隨推出相關產品與服務,而在通訊創新應用與從眾效應,兩者間交互正向推波。

然而在國際主要大廠積極發射衛星、廣建衛星星鏈以拓展更多元的衛星應用下,有限太空空間引發的衛星碰撞問題,乃至於衛星碎片皆隱患潛在太空災難,也孕育出太空永續服務的新商機,如何維持衛星的可持續發展,避免太空資源枯竭,是國際正漸重視的議題。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目前太空永續發展主要聚焦三個面向:如何延長衛星在軌壽命、清除損毀衛星太空碎片,以及太空態勢感知。衛星在軌延壽可大幅降低衛星服務商的營運成本。以高軌道(GEO)為例,衛星造價約15億美元,設計壽命約15年,每年可創造約2億美元收入。透過延壽服務,每次費用約0.5億至1億美元,可額外延長五年壽命,創造約10億美元額外收入。

美國航太科技公司Northrop Grumman推出「創新任務擴展飛行器(MEV)」,可為衛星提供額外推進燃料、電力、姿態控制和軌道調整。該公司與Intelsat合作,為IS-10-02和Galaxy 15延壽約十年。美國Momentus、Maxar、歐洲SpaceLogistics、日本Astroscale等太空公司也投入延壽技術開發。

美國太空監視網絡(SSN)統計,軌道上十公分以上的碎片超過2萬個,一至十公分的碎片逾50萬個,一公分以下碎片超過1億個。太空碎片的平均飛行速度達每秒5,300公里,一塊14克的塑膠碎片即可摧毀一顆衛星。

日本太空科技公司Astroscale推出「ELSA-d」系統,結合衛星與捕撈裝置,主動捕捉並移除太空碎片。此外,Astroscale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開發新一代碎片移除系統「ADRAS-J」,計劃於2025年商業化。瑞士ClearSpace與歐洲太空總署(ESA)合作,透過「ClearSpace-1」衛星的機械手臂,將3U立方衛星Vespa帶回大氣層銷毀。

太空態勢感知(SSA)系統是透過地面雷達、光學望遠鏡與軌道衛星,追蹤、識別與監控地球軌道上的物體。SSA核心功能包括:監控太空軌道上物體位置與速度、分析軌道上物體的類型(如衛星、火箭或太空碎片),以及模擬軌道物體的位置與速度,預測可能的碰撞。

美國Maxar Technologies、Airbus等公司已投入SSA技術開發。ESA與Airbus合作的「Space Debris Telescope」將於2026年啟動,可監控直徑小於十公分的碎片。加拿大太空總署(CSA)與L3Harris合作,開發「Canadian Space Surveillance and Tracking System」,可動態監控直徑二公分以上物體。

太空永續服務尚處萌芽階段,但國際已有許多業者投入相關技術研發與服務提供。對我國產業而言,這三類太空永續服務中,我國於太空碎片主動移除服務已具備相關技術能量,惟須進一步跨業、跨領域整合,形塑完整解決方案。

太空碎片主動移除服務,主要透過即有衛星搭載雷射、電磁或機械手臂的方式,將太空碎片以雷射進行銷毀,或以電磁機械手臂捕捉後引導至大氣層進行燒毀。我國在衛星製造上已具備關鍵零組件的技術能力,且打入國際衛星大廠供應鏈,再者,我國政策積極推動國有太空產業發展,完成首顆國產研發製造衛星-獵風者,而產業端自研衛星於2023年底透過SpaceX獵鷹九號火箭升空在軌運行。捕捉燒毀太空碎片上,學研單位積累雷射與電磁相關技術,如台大、清大、中央大學等光電研究中心,具備雷射物理、光電元件、微波等技術。

對我國產業而言,太空永續服務的投資雖屬中長期標的,但透過國際太空產業的觀察,可掌握大廠在新型態太空服務正在投資的熱門主題與對應技術,這些資訊將有助台廠在新一代產品開發的判斷,同時掌握潛在的合作夥伴,對於能在太空黑海新經濟發展之際,切入到合適的垂直市場將有更高把握度。(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太空 日本 美國

延伸閱讀

多軌道衛星關鍵問答 中華電群星戰略強化台灣韌性

低軌衛星4巨頭擴天際版圖 中華電布建太空韌性防線

環境永續 台東偏鄉小學辦太空紅藜栽種教育

中華電打造台灣專屬衛星

相關新聞

AI變革速度驚人 揭各行業的智慧進化與未來圖景

近期人工智慧(AI)在各個領域都快速進展,尤其是AI應用落地加速,除了一般看到AI技術應用於醫療診斷、金融分析、自動駕駛、客戶服務、內容創作,甚至還可以應用於養殖漁業等多元領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創造新的可能性,這些皆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各行各業的樣貌。

台積電中科二期擴建啟動!這原因建商加快布局

攸關台積電先進製程設廠的中科台中二期擴建案,隨著最大地主興農球場公告4月30日結束營業,二期土地取得完成法定程序,加上台...

產業追蹤/美推BEAD計畫 網通業吃補

2024年12月中,美國425億美元的寬頻公平存取和部署計畫(BEAD)的要求資金接受者部署光纖寬頻或其他「可靠」技術,...

產業追蹤/永續服務 太空經濟新藍海 台廠可跨界整合

衛星製造與發射成本的降低,帶動衛星應用的快速發展。在衛星相關應用(如終端直連、遠端監遙控等)開展下,帶動終端廠商與服務提...

產業追蹤/虛擬科技 形塑城市新風貌

隨著全球對虛擬元宇宙與數位雙生技術應用的高度關注,虛擬科技正重塑城市未來。國際電信標準組織(ITU)發起CitiVers...

廣達:今年訂單比去年更多 將從代工型轉向自主型研發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昨(26)日表示,今年訂單已經有所突破、比去年更多,會有更好的成績,且今、明兩年四大美系雲端供應商(CS...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