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興觀點/電商業前進日本四策略
台灣電商平台業者進入日本市場的通路策略應該以自有平台為主,抑或是以上架當地電商平台為主?根據觀察,過往台灣電商業者進入日本市場時,多半上架於當地綜合型電商平台(例如亞馬遜),因上架門檻低,流量高,適合於日本市場較無基礎的業者做為起步之用。
然長期而言,上架到大型平台,在持續付出各項手續費和抽成給平台的同時,卻不易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會員基礎,使得業者必須思考建立自己平台的必要性。
日本約有280萬個電商網站,但95%都沒有流量。要在這麼嚴峻的競爭情況下存活下來,以下提供四點建議給台灣電商平台業者參考:
一、善用當地募資平台選品
要在眾多網站的競爭中勝出,平台本身銷售產品的特色十分重要。在日本的亞馬遜平台上已有許多廉價的海外商品,甚至於TEMU等主打超低價的跨境平台也大張旗鼓進入了日本市場,所以台灣商品不適合以價格為競爭手段,更要強調產品本身的特色。
為了要了解日本市場是否能夠接受特色產品,建議業者可以先透過日本的募資平台,如Makuake、Green Funding等測試市場、收集消費者意見,也可以降低初期備貨的風險。通過市場前測後再進入當地一般通路銷售。
二、同時發展自有平台及其他虛實通路
雖然台灣電商業者以自有電商平台為終極目標,但建議業者在建立自有平台時,同時也運用其他多元通路,包括其他大型綜合電商平台和實體通路。
因為自有平台的導流成本比在綜合電商平台內部的廣告成本高出十倍,以成本利益角度考量,單純依靠自有平台銷售的廣告成本非常高。因此建議業者廣布通路,先藉大型平台和實體通路取得銷售實績,逐步培養品牌知名度,有機會將流量導回自有平台。
三、運用網紅塑造品牌形象及導流
自有平台若透過google、yahoo等搜尋引擎廣告來引流,在初期缺乏品牌知名度的情形下,很難讓消費者主動用搜尋引擎搜索品牌關鍵字,更需要透過網紅、部落客開箱等方式來將產品主動推給潛在目標客群。
四、在地化策略
若要建立自己的平台和對接當地的虛實通路,需要在日本投入在地資源,包括成立日本當地法人、建置當地團隊(包括與通路的對應,以及對消費者的客服人員等),以及運用當地的夥伴資源(在地的物流、金流、行銷夥伴)。
對於原先單純依靠亞馬遜平台跨境經營的台灣業者而言,會是一大跨步,建議業者需在開展多通路策略前進行完整的市場分析,擬定合適策略後再開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