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自製率 為什麼只有三陽敢表達不滿?
三陽工業(2206)董事長吳清源表示,經濟部8月鐵腕主導國產車自製率規範,事先未預告也無配套,造成企業損失。三陽對政府做法、車輛公會無作為難以認同,三陽雖已逐步滿足政策要求,但自本月起將不再繳交公會會費,退出公會。
三陽成為至今第一家而且是唯一一家敢公開對自製率規範表達不滿的車廠,其他車廠是都沒有意見,還是不敢有意見,成為有趣的話題。
經濟部7月底宣布,只要車款原型來自中國大陸,不論是自有品牌、陸資或合資的品牌車廠,在台灣生產銷售都要達成第一年15%、第二年25%、第三年35%的國產零件比率門檻,且溯及既往,此命令在8月1日起就生效,換言之,從發布到生效僅不到兩天的時間。
讓吳清源不滿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經濟部宣布規範到實施只有短短幾天,業者無論是要暫緩進口或是提高自製率都來不及,即使美國對陸製產品進行管制也沒有這麼粗暴。問題是,從8月1日開始,汽車業者沒有人出來公開辦表達不滿,直到12月吳清源才開出第一槍表達強烈不滿。真的只有三陽不滿,或者是其他業者敢怒而不敢言?
畢竟在此其間,受創最嚴重的中華MG(2204)承擔著強大的庫存壓力、客戶端壓力,以及經銷商更嚴重的財務壓力,卻是一句話也不敢抱怨。但凡有媒體為MG打抱不平,MG公司方還要拜託不要提,就怕觸怒政府管員,畢竟百億生機握在官員手中,官員不滿就不放行,屆時造成的危機恐怕難以收拾。
吳清源為什麼敢公開嗆聲對政府相關策略表示不滿,一個是因為政策執行過程沒有經過公開討論,合理性尚且不管,業者來不及因應就引起爭議。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吳清源本人就是三陽的老闆,對於站出來抗議,會不會引起官員不爽,更拖延自製率審查的過程,使得現代CUSTIN重新生產上市的時間拖的更久,吳清源本人就可以承擔這樣的風險。另外在現代汽車原本一個月2,000台的掛牌數中,CUSTIN約占600台,還在三陽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不像MG,一旦無法恢復生產,損失更難以承受。
不過吳清源也用實際的行動向政府表達,業者並不是不願意配合政策規範,在自製率的規範出來之後,三陽馬上投資調整產線,向原廠爭取零組件在台生產,雖然花了快4億元,一個月才賣600台,一年也才7,000台,平均每一台車增加的成本非常驚人,但只要政策出來,三陽還是要遵循。但政府不給業者緩衝期,從8月至今無法生產,怎麼樣也說不過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