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量販買太多 運用真空保鮮科技減少食物浪費

真空保鮮盒搭配App的科技應用,幫助使用者更有效地管理和追蹤食物的保鮮期限,從而減少食物的浪費。圖/邱若梅提供
真空保鮮盒搭配App的科技應用,幫助使用者更有效地管理和追蹤食物的保鮮期限,從而減少食物的浪費。圖/邱若梅提供

根據台灣食物銀行2024年的資料,台灣每年浪費的食物多達384萬噸,這些廚餘堆起來的高度相當於13500座101大樓,等同每人每年浪費132公斤的食物。

目前世界各國通貨膨脹下,薪資沒漲,荷包縮水,大家習慣到量販賣場、超市與團購網以大量採買方式,降低食材成本與出門購買的趟次時間,但分量一多,就會有放到忘記而過期、因保存不當而變質等問題,精算之後會發現,丟掉的食物不但造成隱形荷包損失,也增加垃圾和環境資源耗損。

丟掉的食物哪裡去呢 ? 廢棄食物通常被送往垃圾掩埋場,逐漸腐爛的過程中還會產生甲烷氣體,這是常見的溫室氣體。換言之,丟掉食物不但浪費錢,還浪費了大量的水,因為每年有24%的農業用水因浪費食物而流失、進而導致了氣候變遷的嚴重後果。

近年來專家呼籲採取科學與實用觀念來做採購計劃、保存食物,避免浪費、並延長食材新鮮度,不管是家庭或是個人都可以這麼做。

1、明智購物;列出需要購買的食物清單並試著嚴格遵守,有助於減少衝動購買。

2、正確有效地保存與管理;許多人不清楚正確儲存食材的方法,導致水果和蔬菜過早成熟、肉類和海鮮變質或腐爛,利用真空保鮮技術來延長食材的新鮮度,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真空保存可以去除空氣,減少氧化,從而有效延長各種食材的保存期限。

當大量食材買回家時,就利用真空袋、真空盒分類、分量保存好,每次取用當餐的份量,秉持「先進先出」,吃多少拿多少,每餐的烹煮適量,就能有效減少剩食

3、食材再製;醃製、乾燥、罐裝、發酵、冷凍和醃製,都是可延長食物保存期限的方法。例如農曆過年必吃的長年菜也就是芥菜,因做法的不同而變化成包心芥菜、雪裡紅、酸菜、福(覆)菜、榨菜、梅乾菜...等。多數的保存法做起來簡單有趣,而且增加不同風味,是古人留下的保存食物智慧。

近年來市場推出各式保鮮盒、保鮮袋搭配真空保鮮技術,每次取完用都能再抽真空,保持更好的鮮度與口感,搭配上食材管理工具App又更方便了,可記錄食物的存放日期和種類,設定食譜提醒為了煮哪道菜而買的食材,並設定效期提醒,有效利用精打細算買來的食材,就能儘量減少丟棄浪費又能吃得新鮮。

平日用真空保鮮盒整理保存食物,煮熟的瓜類與花椰菜可分批冷凍。圖/片截取自FB平台我愛Staub鑄鐵鍋社團
平日用真空保鮮盒整理保存食物,煮熟的瓜類與花椰菜可分批冷凍。圖/片截取自FB平台我愛Staub鑄鐵鍋社團

剩食 薪資 食物銀行

延伸閱讀

煎牛排常失敗?試試用玻璃瓶舒肥!網紅1方法煮出軟嫩又多汁

木瓜發霉切掉還能吃嗎?專家揭可能後果及最佳的處理方式

鮮乳標示爭議有解 政院定調保存期限14天內 產業界批拖太久

又出事!網紅牙醫史書華陷劈腿醜聞 再爆名表團購侵權要賠錢

相關新聞

獨/新光三越氣爆停業影響生計 另闢台中第二賣場28日開賣

新光三越氣爆第10天,衍生櫃哥櫃姐被迫支援北部店的勞資爭議,及仰賴抽成卻因無法做生意,收入頓時受損的窘境。不過,新光三越...

團購、量販買太多 運用真空保鮮科技減少食物浪費

根據台灣食物銀行2024年的資料,台灣每年浪費的食物多達384萬噸,這些廚餘堆起來的高度相當於13500座101大樓,等...

政府打炒房 台中豪宅卻逆風紅火!單價143.8萬新天價

政府重拳打炒房,房市交易轉冷,但台中豪宅、豪墅「逆風」紅火,七期「聯聚玉衡大廈」單價143.8萬元創歷史新天價,精湛建設...

台灣無人機聯盟訪歐告捷 攜手捷克、波蘭合作

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TEDIBOA)訪歐行程告捷,與捷克台灣商會簽署產業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台、捷無人機產業發展...

智慧經營/台鹽董事長丁彥哲 三大策略 再造品牌

台鹽新任董事長丁彥哲以獨到見解和銳利眼光為公司體質把脈,將率領經營團隊推動三大策略方向,包括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新明星商品、...

ESG最前線/環安衛證照管理 AI 數位工具幫忙

企業營運中,環境(Environment)、安全(Safety)與衛生(Health)的「環安衛(EHS)」管理至關重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