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方濟各最後接見的外國政要!美副總統范斯獲贈1物曝光

籲主動開闢新戰場 趙少康:請朱立倫下令倒閣吧!

川普說好的一周內公布半導體關稅呢?網笑:忙著罵鮑爾啦沒空!

年輕人買什麼房?聯徵數據顯示兵分兩路 專家曝因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近年來在政府優惠貸款加持下,年輕族群逐漸躍升買盤主力,年輕人都買什麼房子?住商機構統計聯徵中心數據,2024年20到40歲購屋族所申貸房產,約47%購置屋齡3年內新屋,顯見新屋已成為當下年輕購屋族的心頭好。

年輕族群除較青睞新案之外,屋齡30年以上房子是青年購屋的第二選擇。觀察數據,20~40歲的購屋者中,有2萬3,434件申貸案選擇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樣本數為10年最高,且占整體年輕購屋者達19.8%,將近二成。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指出,根聯徵中心數據,2015年20~40歲購屋人所申貸的房貸案件中,屋齡15~30年的物件占比達31%最高,屋齡0~3年者占30%次之。

10年之後,2024年20~40歲購屋人所申貸的房貸案件中,有5萬6,405件是屋齡0~3年的新屋,占比高達47%,此數據不論是樣本數與占比,皆是10年以來最高。與10年前相比,占比大增17個百分點,

賴志昶分析,年輕族群資產較不充裕,早年此類族群購屋,仍是鎖定屋齡較高的低總價物件,此區域體現在數據上,可見2015年近三分之一的年輕購屋者是購置屋齡15~30年的中古屋。

惟近年歷經多次政府打房,市場投資風氣趨緩,首購族成為市場主力,建商也順應市場,推出如低首付、工程零付款等銷售手段,加上比起仍需裝潢或無電梯的中古屋,年輕族群更為青睞新房,因此讓青年購置新案的比例大幅增加。

此外,自2020年以後疫情進入房市大多頭,建商推案集中於4~5年後的2024、2025年大量交屋,2024年因此出現大批新案交屋並申貸等情況。

賴志昶分析,年輕首購族所購置物件逐漸兩極化,購買30年以上房子也竄新高,主因是隨著房價大幅起漲,一部分年輕首購族會選擇自備款較低負擔的預售屋,另外也有不少人購置都會蛋黃區屋齡較高但總價較低的案件。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預售屋與中古屋各有優缺,預售屋自備款較低,付款較為彈性,適合手中資金有限但收入穩定的購屋族,惟新案房價較高,且也存在交屋品質不符預期等風險。

中古屋則是總價帶較為親民,且實際屋況可見,長期持有地段優越的中古屋,亦可期待未來都更效益,但中古屋可能需支出額外修繕、裝潢費用;整體而言,首購族購屋時,應根據自身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及生活需求,仔細權衡兩者優缺,做出最適合自己選擇。

近十年20~40歲購屋人平均申貸屋齡占比。表/住商機構提供
近十年20~40歲購屋人平均申貸屋齡占比。表/住商機構提供

房貸 預售屋

延伸閱讀

柯建銘助理引述周刊:偽造連署 國民黨企圖甩鍋剛入政壇年輕人

藍白在野領袖峰會明登場 綠酸要組「破壞法治大聯盟」

中古屋翻修每坪10~15萬!政府「老宅延壽」最高補助50% 資格項目一次看

向日本觀光客招手 市府組隊赴關西推銷高雄旅遊

相關新聞

中古屋翻修每坪10~15萬!政府「老宅延壽」最高補助50% 資格項目一次看

當新成屋與預售屋價格節節攀升,越來越多民眾轉向中古屋市場。

大宇資《無盡夢迴》下月上市 女神李珠珢 Cosplay 助陣

大宇資訊宣布年度手遊鉅作《無盡夢迴》將於5月8日正式上市,同步釋出代言人李珠珢兩大造型!第一次嘗試Cosplay,完美化...

一個月只成交5戶 南港會成北市房價下跌破口?

台北市地政局近日公布今年1月實價登錄量價動態,全市交易量慘不忍睹,1月僅成交338件,平均每個行政區還不到30件,其中南...

首季億級豪宅預售交易曝 台北「吾雙」台中「寶璽天讚」分列各區第一

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全台億元級預售交易共45筆,主要集中在台北、台中,分別達31筆、14筆,南部則因高端住宅供...

天龍國房價鬆動?首季六都預售屋 台北均價下滑

台灣房屋今日指出,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第一季六都的預售屋均價,與上季相比,六都中僅台北市的均價下滑,季跌幅5.4%...

從偏鄉學童到亞運國手 甘家葳返鄉感謝信義至善獎學金25年一路陪伴

對偏鄉學童而言,一筆獎學金不只是經濟幫助,更像是一句溫柔卻堅定的鼓勵,「我相信你可以做到」,更讓他勇敢追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