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捷運爆隨機攻擊!醉漢大鬧車廂痛毆人 乘客錯愕逃下車報警

富可敵國!全美最有錢19豪門合計財力超瑞士 這些人資產至少450億

罷綠委連署涉造假!黃呂錦茹「當庭釋放」裁定發回 北院再開羈押庭

高房價受不了!首季2萬人「脫北」、園區客也驚見外移

新竹房市示意圖。住宅週報提供
新竹房市示意圖。住宅週報提供

住商機構盤整內政部人口遷移數據與實價資料,北部8個縣市今年第一季人口遷移各有增減,桃園市淨遷入逾8000人最高,有2個區域淨遷入人口則為負數,分別是台北市、新竹市。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北市房價居高不下,隨著捷運等機能逐漸發展,迫使人口逐漸往房價較親民的新北、桃園外移。

至於新竹市近年來開發逐漸飽和,新案價位節節高升,也讓竹科人口也漸往新竹縣與其他外縣市靠攏。

觀察內政部數據,觀察2025年第一季各縣市人口遷移狀況,北部8縣市中,平均第一季預售實價行情僅約37.2萬元的桃園市,遷入人口達8,065人,遷入人口數位居北部冠軍。

住商不動產青埔環球加盟店店東李浚霆分析,近年桃園市憑藉著大眾交通工具等優勢,加上區域房價相對親民,磁吸外縣市人口移入,以匯集捷運、高鐵等機能的青埔為例,觀察在地交易狀況,其中約三成以上都屬外縣市買盤,顯示區域確實成為各縣市外移人口的主要落腳處。

另據統計,台北市第一季平均房價高達每坪123.3萬元,居北部縣市之冠,但淨遷出人口達2萬949人,也是居北部各縣市之最。

另外新竹市平均每坪房價高達59.4萬元,僅次於雙北,但今年第一季卻遷出620人,為北部唯二淨遷入人口為負數的縣市。

賴志昶分析,台北市淨遷出人口規模遠超其他地區,主因是區域房價遠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加上近年通往新北、桃園的交通日益齊全,促使不少市民選擇「脫北」,轉往生活成本較低的周邊城市發展。

至於新竹市相對地狹人稠,開發空間有限,新案房價亦隨著房市多頭而起漲,令原本在新竹市工作的民眾,選擇往鄰近縣市移居,藉由長時間的通勤,讓居住品質取得更好的平衡。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北部縣市的居住版圖正在重塑,其中較高房價的台北市,持續面臨人口外流壓力,而房價相對合理、具發展潛力的新北、桃園等地,則成為人口遷入新焦點。

至於新竹市擁有許多高薪就業機會,理應具備人口吸引力,但人口卻持續移出,此一趨勢反映出即便具備經濟優勢的城市,若無法同步改善居住條件與空間規劃,也可能面臨人口外流問題。

北部縣市Q1淨遷入人口與房價統計。表/住商機構提供
北部縣市Q1淨遷入人口與房價統計。表/住商機構提供

內政部 壓力 房價 捷運 脫北

延伸閱讀

與高虹安互動親密 朱立倫批總統賴清德正創造民主之恥

高雄獨居老人「列冊關懷」僅0.7% 恐釀社會安全網漏洞

新竹市雙罷進入關鍵期 藍白同台反罷綠批荒謬

高雄「動物園」即將加一!「內門觀光休閒園區」預計年末開幕,可愛動物一次看

相關新聞

開箱大阪世博TECH WORLD館!從台灣杉到晶片心臟 領略「六感」

2025年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是今年大阪觀光的一大盛事,自4月13日開園以來,參觀人次已突破80萬。其中,歷經三年籌備的TECH WORLD館,與大阪・關西世博大會一同於4月13日開幕,並於4月22

華航與台塑石化簽SAF合作備忘錄 未來三年採購逾萬噸

永續航空燃油(SAF)是航空業中長期減碳重點措施,華航配合國家能源政策,穩健朝淨零碳目標前進,並與台塑石化合作以行動支持...

LINE Pay 上季發優惠券1,900萬帶動商機 本季持續推動

行動支付領導品牌LINE Pay(7722)透過發送「LINE Pay優惠券」提供用戶有感回饋,並協助中小型商戶開發更多...

表態支持租屋市場實價登錄 財部:仍須與內政部討論

針對當前租賃市場資訊不透明,導致租金混亂、房客權益難以保障等問題,財政部次長李慶華24日在財政委員會公聽會上明確表態,財...

人力荒!超商雙雄中高齡占比升、AI 設備上陣救火

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零售業缺工問題日益嚴峻,超商業者也無法置身事外。根據業者統計,7-ELEVEN中高齡員...

布局植物新藥平台 博太生醫主攻失智症植物新藥

專注植物新藥及失智症的博太生醫目標打造「植物新藥解決方案平台」,董事長徐宜生表示,博太是全球首創唯一應用於失智症植物新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