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傅崐萁管家李慶隆訊問3小時 100萬交保實施電子腳環科技監控

央行限期沒退路!建商頂著壓力 全台首季爆開工潮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全台爆發開工潮,儘管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衝擊房市買氣急凍,惟建商開工量卻逆勢上漲。住商機構統計內政部數據,第1季全台不含農舍之住宅量開工量達3萬3,232宅,年增32%,此規模堪比2022、2023年的房市旺季。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依據央行規定,業者購地後需於18個月內開工,以此推算此波開工潮起始於2023年下半年之後的推案,當時適逢新青安政策,吸引大批業者進場,而歷經2024年打房,房市急凍,業者雖想繼續延後開工,但受限於限期壓力,無奈之下只得開工,因此造就這一波開工潮。

根據內政部資料,2025年第1季全台住宅開工量達3萬3,232宅,較2024年同期的2萬5,168宅,年增約32%;其中,四都開工量呈現年增,尤以新北市成長最為顯著,第1季開工量高達6,899宅,較去年同期大增246.7%;高雄市亦有亮眼表現,開工量從4,501宅上升至7,654宅,年增率達70.1%;台中市開工量由4,427宅增至6,960宅,年增57.2%;桃園市則小幅成長6.6%,增幅相對穩定。

相對而言,台北市與台南市則呈現衰退,台北市開工量年減47.9%,由2,106宅降至1,097宅;台南市也下滑27.5%,從1,760宅減至1,276宅,顯示部分區域仍面臨市場觀望或開發遞延的情況。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2024年受央行第七波管制影響,各界看壞房市前景,使交易量嚴重衰退,開發商面臨市場冷凍,亦多有延後推案或開工的現象,惟央行於2021年第四波信用管制中規定,建商購地貸款最高最高成數為五成,且限期18個月內開工,建商延期亦有限制,加上今年初尤其是美國尚未發起關稅戰前的3月期間,房市逐漸有打底回溫趨勢,同時近年來低首付、工程期零自備款逐漸成為預售案潮流,此類建商初期預售所獲得金流減少,為不影響後續銷售,延不得再延,因此讓建商願在年初果斷開工。

觀察各都會區表現,賴志昶補充,六都中以新北市漲勢最為驚人,主因為區域近年來受惠於重劃區議題,加上軌道經濟加持,磁吸首購族群移入,加上地區吸引各大建商齊聚插旗,第一環行政區爭先創造不少高單價新案,亦加深開發商推案信心,因此建商較有開工意願。

至於高雄市開工量體則創下近10年來新高,主因為區域受惠於半導體龍頭進駐等因素加持,區域房市前景頗受市場看好,同時在地包含捷運、輕軌等機能日漸齊全,加上高雄在地觀光資源日益蓬勃,更加大建商進場意願,讓在地品牌在房市趨冷情況之下,仍是大膽開工。

徐佳馨指出,面臨房市趨冷情況之下,建商延後開工等話題沸沸揚揚,惟面臨主管機關壓力,建商在房市冷淡期仍得頂著壓力開工。新案市場適逢市場趨冷氛圍,零自備款、低首付等模式的建案興起,建議挑選具財力基礎的大型建商,以免遇到小型建商不堪貸款壓力而爛尾,因此對消費者而言,眼下除房價之外,建商品牌實力的強弱,才是購屋時最要緊的事情。

六都暨全國歷年第1季開工數。資料來源/住商機構
六都暨全國歷年第1季開工數。資料來源/住商機構

建商 房市

延伸閱讀

楊金龍自稱口才不好才結巴!網翻譯:我真憨慢講話但是我真實在

三重工地損及鄰宅倒塌案 新北檢偵訊廠商4人交保

都更合建糾紛多 國土署允三個月彙整意見、年底提報告

桃園中路「中悦耑悦」奢華務實 均價43萬/坪

相關新聞

央行限期沒退路!建商頂著壓力 全台首季爆開工潮

全台爆發開工潮,儘管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衝擊房市買氣急凍,惟建商開工量卻逆勢上漲。住商機構統計內政部數據,第1季全台不含農...

迎4+1放假利多 觀光業:國內外旅遊雙贏、把餅做大

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法,新增4個國定假日,勞動節改為全國放假,春節假期則保證7天連假起跳,觀光旅遊業者樂觀其成表示,「放假就...

微風之夜再創佳績!湧入18名千萬刷手、151名百萬刷手

一年一度時尚購物盛事微風之夜「St. Tropez聖特羅佩之夜」於9日晚間登場,今年推出的百萬精品和千萬珠寶品項超過百件...

東台精機宣布策略投資永進機械 擴大全球版圖強化營運體質

工具機大廠東台(4526)9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第1季合併財報,同時宣布將取得國內老牌工具機大廠永進機械10%股權,雙方將...

大同連三年淨灘 總座領軍清逾2公噸海洋垃圾

大同(2371)力行永續ESG行動,連續3年由財團法人大同公司職工福利委員會舉辦淨灘活動,日前在沈柏延總經理的帶領下,率...

離岸風電3-2期 1家完成簽約、4家送件申辦簽約

經濟部能源署9日表示,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第2期共五家獲配業者,已有一家完成簽約,其餘四家風場均於9日送件申辦簽約作業,經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