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啦啦隊成員被影射富商小三 樂天球團聲明:尊重女孩私生活

馬斯克匆匆卸任沒知會川普?知情者曝二原因讓他「政治幻滅」

倒閉潮要來了?李同榮:數據不妙、建商該殺價求量了

房市示意圖。圖/ 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圖/ 記者游智文攝影

各項統計顯示,國內房市正快速下修,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提出警告,下半年建商將面臨資金斷鏈、被迫開工、倒閉風險三大困境,政府不得不重視。

李同榮表示,根據官方統計,4月成屋交易量年減26%,1-4月也大減24%,4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金額為627億元,較3月大減192億元,月減高達23%,房貸利率則衝至逾16年新高。

李同榮指出,今年前4月成屋交易量劇減,做多業者頻以「成屋跌、預售漲」安撫購屋者,但市場悲觀氛圍不減反增,預售屋銷售在329檔、520檔期頻頻失靈,降價求售、殺價取量氛圍越來越濃厚,主因是下半年因關稅戰引發的經濟衰退正要開始。

他表示,下半年建商將面臨三大困境:首先是資金斷鏈:目前建築融資餘額年增率從18.22%縮至5.55%,季增率九年來首次連續兩季呈現負數,無論大小建商都承受到資金越來越吃緊的窘境,土地交易萎縮,顯示資金斷鏈到下半年會非常嚴重。

其次是勉強被迫開工:去年上半年,新青安熱潮推動的購地搶建潮,今年下半年將面臨18個月被迫開工的壓力,否則土地融資會被迫收回,建商無法囤地,今年勢必被迫推案,且無論推案銷售率好壞,下半年都將陸續被迫開工。

第三,倒閉風險增加:銷售率不佳被迫開工個案,將面對營建工程延滯或資金周轉缺口而產生建商倒閉與爛尾樓事件就有可能發生,且容易造成骨牌效應。

針對上述市場困境,李同榮建議建商:「降價求售、殺價求量」。因為,空方市場只有降價才能順利銷售,也只有殺價,才能推動買盤進場,交易量才會回溫。

因此,預期今年第1季在市場價微跌量急凍的狀態下,透過市場價格鬆動,由第2季開始到第4季房市交易量將逐季回溫而交易價將逐季下跌,也就是呈現「價跌量增」的格局,這也是主跌市場的明顯趨勢。

李同榮表示,政府應重視市場資金斷鏈的嚴重現象,央行應採取三大措施,包括換屋與第二戶貸款限制鬆綁、選擇性建築融資放寬、延長18個月開工期限等。

李同榮表示,針對換屋族群與第二戶購屋者之貸款受限應予解除,維持市場正常運作,只有換屋市場正常運作,才不致扭曲房市的交易機制,交易量活絡與價格穩定才是健全的市場機制。

另外,建築融資年增率已大幅降低,央行對於建築融資可視個案適度鬆綁,以免殷實建商求貸無門,或因市場資金周轉困難,造成爛尾樓嚴重問題。

至於對首購者的建議,在賣方信心脆弱同時,首購族應積極看屋,才能撿到急售降價物件,擇優而入,永遠觀望等待實非上策。

資料來源/吉家網
資料來源/吉家網
資料來源/吉家網
資料來源/吉家網

房市 建商

延伸閱讀

影/同意書羅生門?建商曝「早已領補助金」 不願拆屋婦人駁斥:不是我簽的

彰化員林祖厝遭賣建商 9旬翁未領拆遷費突被架走…目睹房被強拆痛心

買菜回來「家被剷平」!台中霧峰建商粗暴拆屋鬧上警局

原台汽彰化車站大變身 立體彩繪吸引眼球

相關新聞

端午沒獎金拿傷心…「三節」不發違法嗎?律師:不一定!但有不能不發的情況

三節獎金不發會違法嗎? 端午節快到了,華哥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公司今年獲利不佳。能省則省,華哥決定不發放端午節獎金,希望大家共體時艱。 沒想到公告一出,員工差點把公司屋頂給掀了! 華哥趕緊來問律師

北士科隱形地王揭密!拿首張商辦建照、砸20億獵洲美農地...88歲楊太太的慢富學

曾在北士科整合土地的建商,多少都接觸過這位資產遍布軟橋段至新洲美段的楊太太。她投入洲美平原近20億元重本,以獨特慢富哲學,成為北投地產市場上舉足輕重的隱形地王;像是位於承德路六段,取得北士科第一張建照的辦公大樓「華固創富中心大樓」,便是由她與華固建設共同開發。

陸產業大軍殺進泰!PCB大廠股價跌至19.25元 謝金河曝原因嘆:仍在黑暗隧道裡

2023年春天,我帶著考察團訪問印刷電路板大廠泰鼎KY,一直以來,泰鼎都是印刷電路板產業的優等生,2021年好的時候,EPS7.25元,差一點的2019年也有4.46元。

關稅、匯率接連衝擊 羅智先:真的感受到消費信心降低

關稅與匯率因素影響大環境,消費信心指數創近13個月新低,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表示,的確很明顯感受到消費信心在下降,但對未...

統一康是美搶攻美麗商機 彩妝師與藥師「雙師並進」

統一集團(1216)康是美全面搶攻美麗商機,近五年來已專業培訓1,100名彩妝師,目標各店都有彩妝師、藥師雙師進駐,並持...

面對關稅戰與碳費 台塑化: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與低碳產品開發

台塑石化上午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曹明表示由於國際油價走低,相較於去年呼應政府油價凍漲政策損失百億元以上,今年損失應可下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