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法律/企業專利布局 三大關鍵
全球競爭加劇環境下,創新是企業持續成長動力,唯有完善專利策略與布局,才能讓企業在市場中穩健發展,專利權正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決勝關鍵。
專利權是政府為鼓勵及保護創新成果所授予的法律權利。企業取得專利權可帶來的優勢包括:利用專利創造利潤、藉由專利提高競爭力、以專利提升企業價值、並透過專利降低潛在風險等。
雖然專利權能帶來諸多優勢,但僅依靠「專利數量」並不足以建立真正的競爭優勢,企業應以核心研發技術為基礎,透過點、線、面三維架構,規劃全方位專利布局,建議企業專利布局須考量三大關鍵。
首先,選擇適當保護類型及範圍。專利權涵蓋發明、新型及設計三種類型,企業應依據研發成果技術特性與市場需求,選擇合適專利類型。例如產品外觀的視覺美感,可透過設計專利保護;若是核心關鍵技術,則可藉由不同專利標的及技術特徵組合,構築完整申請專利範圍,使對手不易進行迴避設計。此外,對於關鍵技術或產品配方等機密資訊,可優先考慮營業秘密保護。上述策略可確保企業在有限資源下,取得高價值專利組合,形成完整專利保護傘。
第二,善用前案檢索及技術分析。企業申請專利時,須符合專利要件才能獲准,因此在申請前,應先透過內部智財團隊或研發團隊進行前案檢索。智慧局建置全球專利檢索系統(GPSS),整合全球超過100個國家、1.6億筆以上專利文獻,且完全免費,是前案檢索的強大工具。
另外,在現今專業分工時代,企業亦可委託專業權威的專利檢索機構,協助前案檢索及分析全球專利趨勢。此前置步驟能協助企業掌握最新技術趨勢,甚至是主要競爭對手專利布局,藉由客製化服務,適時調整自身研發及專利申請策略。
第三,進行國外專利布局。專利權採屬地主義,即企業在某一國家獲得專利保護,並不代表可在全球範圍內受保護。因此,企業若計畫拓展海外市場,應提前在主要銷售市場、研發中心及製造基地申請專利。
考量我國專利審查平均首次通知期間僅8.4個月,且現行已推動各項加速審查方案,對象包含:新創產業、產業協力面詢、再審查及綠色技術等,今年將再增加「女性申請發明專利加速審查方案」,審查期間可望再大幅縮短。
以「新創產業積極型專利審查方案」為例,平均審查期間僅70.3日。企業可善用我國審查快速優勢,先向我國申請專利,以此作為第一申請國,據此主張優先權並向外輻射開展國外專利布局。
我國已與多國專利審查機構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包括與日、韓等國簽訂優先權證明文件電子交換協議,並與美日韓等多國簽訂「專利審查快速公路(PPH)」計畫。可提升企業國外布局的效率與便利性,確保審查期程以最大化專利保護效益。(本文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長廖承威口述,記者江睿智整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