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鍾文智落跑怎究責? 高院受命法官陳勇松、審判長邱忠義送法評會

僅認交往1年!金秀賢揭斷聯金賽綸始末 淚訴「她很痛苦但已有新男友」

陸配恩綺離境期限將屆 率先現身松機將搭「這班飛機」

「好像有泡沫化的跡象?」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股市示意圖。曾學仁/攝影
股市示意圖。曾學仁/攝影

「如何」投資?—— 了解自我者,掌控投資

到目前為止,我從對投資人而言要投資「什麼標的」,談到重大消息的取得方法、解讀方法是解讀力的根源,而那些重大消息會左右投資標的的股價走勢和起伏。

那麼,投資人取得並解讀消息之後會做什麼?當然是進行投資判斷。

在商業世界中,就算眼前的消息相同,判斷的結果仍因人而異,這是常有的事。

各位在職場上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吧,投資世界亦如是,而且,這也代表在投資世界中,訓練判斷力將成為解讀力的根源。換言之,聚焦於「如何」投資,可以拉開和其他投資人之間的差距。

此時,最大的敵人就是進行判斷的自己,儼然就是「掌控自我者掌控投資」。

容我接下來更詳細地說明。

投資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速度感乃經營命脈。」

這是在知名經營者的訪問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話。在經營環境變化萬千的現代社會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關於「經營的速度感」,人們時常提出柔軟的組織型態和圓融的溝通能力等論點,但最重要的還是經營者本身「判斷的速度感」。

一般認為經營者進行經營判斷的依據,是自身累積至今的經驗法則和架構。此外,也有知名經營者聲稱那些事物背後伴隨著「直覺」。

感電出版《不死投資客:哈佛商學院最熱門的投資課》,作者:中澤知寬
感電出版《不死投資客:哈佛商學院最熱門的投資課》,作者:中澤知寬

從判斷的速度感這層意義而言,運動員也可說是相同情況。對運動員來說,瞬間的判斷足以分出勝負。為了鍛鍊那瞬間的判斷力,一流的運動員反覆練習,直到身體能意識到正式比賽並自然反應為止。

哈佛商學院所使用的個案教學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類似於培養一流運動員的過程。哈佛商學院的校友在經營現場面臨問題時,會從大腦的抽屜中抓出和問題相關的個案研究,然後運用在該個案研究中所學的架構,整理出論點,嘗試進行精準判斷。為了讓這個過程能「習慣化」, 使大腦自然反應,全體學生在哈佛商學院透過五百件以上的案例「反覆練習」。然後,在畢業之前,他們會成長為商業世界中的「一流運動員」,當畢業後,在他們的舞台上面臨問題時,身體也可以自然反應。

在投資世界中,關於判斷的「速度感」和「習慣化」也是一樣的道理,一旦稍微遲疑,獲利的機會就瞬間消失,這種事層出不窮。而且,如同就如我們常聽到的:「好像有泡沫化的跡象」、「對這間企業有不好的預感」、「這間公司的新事業感覺會發財」等,投資世界超出了定量分析的範圍,可說是投資專家的經驗法則和「直覺」重疊作用的世界。這類「直覺」總稱為「市場觀點」。

強化市場觀點不可或缺的基石

不過,雖說判斷的「速度感」很重要,但若過於重視速度感而造成錯誤的判斷就沒有意義了。雖然「速度感」和「正確的判斷」並非二選一的問題,但若太過重視依「直覺」判斷的速度感,反而可能造成「誤判」。然而,如果事先知曉「誤判」的成因,就能在判斷過程中避開它。

從正面研究這個課題的是「行為經濟學」,這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至今為止的經濟學,一言以蔽之,就是將人類定義為「經濟人」。也就是說,「人類恆常擁有經濟理性,且以此為第一優先行動」。將經濟當作學問時,套入這種簡單的前提比較容易做研究,但就如同各位所知,現實並非如此。而行為經濟學便是試圖將這個「現實」納入經濟學。具體來說,其針對人類「在實際狀況下」做決定的過程進行研究和解答。而包含哈佛商學院的葛林伍德(Robin Greenwood)教授在內的投資研究者們,將行為經濟學的各種研究成果應用於投資判斷的過程。

運用行為經濟學解說判斷過程的書籍中,最有名的是世界暢銷書《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該書作者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教授是行為經濟學的第一把交椅,曾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康納曼教授所提倡的展望理論,成為行為經濟學的基石。該書當然成為葛林伍德教授課堂中的指定參考書。

若想深入了解,詳細閱讀該書是最好的做法,以下簡單統整康納曼教授的論點。

● 人類的大腦基本上是「懶惰蟲」。如果要使出全力深入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大腦會漏氣。舉凡「今天要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今天晚餐要吃什麼」,沒有必要深入思考這些細微的判斷。因此大腦對於做決定一事,會盡量走「捷徑」。

● 換言之,除非強行要求大腦有意識的深入思考,否則大腦會無意識的走「捷徑」來做決定。

● 那麼,大腦如何走「捷徑」?大腦會運用事先形成的各種「認知偏誤(先入為主的模式)」,瞬間判斷事物。人類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進行這個過程。

● 這代表了該書書名的「快思」部分。當然,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判斷,即使透過「捷徑」形成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 但是,連重大判斷也利用「捷徑」完成,便不是很妥當。重大判斷有必要緩慢的深思熟慮,這就是該書書名的「慢想」部分。

● 問題在於,若未事先知曉大腦會走「捷徑」,在重大判斷上,大腦可能也會無意識的選擇「捷徑」。

也就是說,在進行經營判斷、投資判斷等重大判斷時,我們有必要了解這個人類潛在意識的習性,強制要求大腦深入思考。進行投資判斷時,許多投資人也可能無意識的走「捷徑」來進行判斷。若能避開這種行為帶來的「誤判」,就能成為解讀力的根源。

此時,敵人不是別人,而是無意識的自己,儼然是「與自己的戰鬥」。

(本文摘自感電出版《不死投資客:哈佛商學院最熱門的投資課》,作者:中澤知寬)

意識 投資人 溝通 職場 運動

相關新聞

金價創高、股市大跌...該賣股買黃金?股魚「不適合每階段」:鈔票不值錢

不同的人生階段會遇到什麼樣的理財風險?

明明PCE不錯、美債殖利率為何跌?專家解讀3原因:不看好未來經濟前景

3月28日美國公布的2月個人消費支出(PCE)數據顯示,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79%,高於預期的2.7%,且是2024年12月以來新高。 按照常理,通膨數據高於預期可能引發市場對通膨的擔憂,導致公債殖利率上升

下跌沒小麥上漲也不會有…但想過恐被小麥壓死?狄驤:不要過快打光銀彈

「下跌時沒有小麥的人,上漲時也不會有小麥,但你想過被小麥壓死的可能性嗎?」

鴻海回測160元...赴美設廠拖垮?專家示警「不能只看營收」:AI產業高風險

鴻海股價在去年一度來到高點234.5元,但隨著市場開始質疑AI伺服器的成長動能,鴻海(2317)近期股價持續走低。3月27日再度跌至160元,股價回測去年(2024年8月6日)的大量低點160元,技術面已岌岌可危。市場對鴻海的投資看法也逐漸轉變,從「能否回到兩百元」,變成「股價是否將要做頭」。

台股連日下跌黃金如同另一個世界!存股哥:這2年飆漲50%以上若放銀行一年2%通膨

黃金有近似於現金的功能,你要當成急用金是相當好的選擇,現金放銀行一年被2%通膨侵蝕,但黃金這兩年飆漲50%以上...

「好像有泡沫化的跡象?」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進行投資判斷時,許多投資人也可能無意識的走「捷徑」來進行判斷。若能避開這種行為帶來的「誤判」,就能成為解讀力的根源。此時,敵人不是別人,而是無意識的自己,儼然是「與自己的戰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