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聯合報最新民調 53%不滿意賴總統施政

台鐵北迴線中斷!今首班車柴聯車接駁 行車資訊1次看

壽險投資揭密!國泰金趁跌敲科技股 富邦金猛砍為哪樁?

據各金控揭露2025年首季台股大額交易名單,國泰金(2882)減碼高本益比AI中小股,逢低加碼台積電(2330)、廣達(2382)、日月光(3711)等AI與半導體龍頭股;富邦金(2881)則大幅減碼電子股,持股降到約2,660億元的六季低點,採控風險、實現資本利得策略。

2026年壽險業接軌TW-ICS倒數,市場預料2025年操盤策略,仍續傾向以資本利得為主,台股近期已出現跌深反彈,有助壽險賣股補獲利,藉此拉高保留盈餘和淨值,降低接軌後的高增資壓力。

今年首季在中美貿易疑慮下,電子股單季重挫13.5%,跌幅遠高於大盤10%。其中國泰金趁跌進場,聚焦半導體與AI供應鏈,偏向進攻;富邦金則大幅減碼、偏向防守;凱基金採穩健增持主流AI股操作。

國泰金3月底將力旺、致茂、奇鋐、健策、元太、嘉澤等6檔AI中小股剔出大額名單,轉加碼聯電、仁寶、英業達、廣達、緯穎、日月光、世芯等,在電子股跌深中、逢低抄底並積極進攻AI核心主鏈,對AI長線趨勢仍具高度信心。

富邦金則大砍科技股。3月底剔除川湖、瑞昱、聯詠、群聯、智原、微星等6檔電子股,持科技股水位季減18.8%,降至2658.6億元,是近六季新低,持有40檔電子股中,半數大減碼,整體操作轉為控制風險,採「戰術性減碼」。

一家金控主管觀察,富邦金科技股水位占比高達八成,首季大減碼,應是屬風險再平衡與區間操作策略,並搭配實現資本利得,壓低波動對淨值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聯電、廣達、日月光成為壽險金控雙雄同步加碼的3大科技股,顯示雙雄偏好具AI題材,也有趁跌深、低基期卡位的策略意味。

其中國泰金加碼聯電11.4萬張、廣達2萬張、日月光近1.2萬張最多,富邦金也加碼聯電約1.4萬張、廣達1.5萬張、日月光6762張。

富邦金、國泰金、新光金、中信金、凱基金等5大壽險金控,2025年3月底對電子股總持股債水位季減7.8%降到9,970億元,季減幅低於電子股指數同期跌13.5%,除富邦金大減碼外,其餘四家金控都偏逢低加碼。

若以科技股水位占比來看,富邦金仍占81%最高,凱基金占72%次之,國泰金約占近六成,有加計債券的新光金與中信金,各占四成和近三成最低。

持股占比高,顯示風險集中度偏高,也意味著電子股風吹草動也將影響富邦金、凱基金和國泰金的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優劣,尤其是高持股的台積電。

台積電首季跌15%,國泰金、凱基金趁回檔各加碼8,261張與6,534張,逢低長線佈局意味濃厚,富邦金減碼9,716張偏向區間操作,實現資本利得,控制風險。

凱基金同季也逢低加碼鴻海、廣達、日月光等AI供應鏈核心股,減碼聯電、聯發科等估值已高或漲多個股,投資邏輯偏向穩健參與AI主流,不追高也不過度減碼,維持資產配置彈性與穩定性。

凱基金 國泰金 富邦金

延伸閱讀

美中關稅戰休兵誰最受惠?漲幅分居第一二名 主要受益題材曝光

富邦金公布前十大股東 這家主權基金持股略減、新制勞工退休基金小增

外資連10買加碼75億元 狂掃金融股、聯電

廣達董娘4月大買自家股!他預言「來一根漲停」 網猜重金買進原因

相關新聞

壽險金控首季投資 減碼科技股、增持金融股

各金控揭露今年首季台股大額交易名單,國泰金減碼高本益比AI中小股,逢低加碼台積電、廣達、日月光等AI與半導體龍頭股;富邦...

美中貿易談判讓步台股大解套!報復關稅利空 首季業績股先表態、吃喝玩樂股迎旺季

繼美中關稅談判破冰之後,川普率美企CEO團訪中東,贏得近兆美元晶片訂單,也為台股AI鏈打了一劑強心針。

台股雙主秀催動續航力 有望震盪向上 蓄勢挑戰22,000關

關稅戰緊張情勢趨緩,台股帶量站穩季線後,本周逢520行情,又有台北國際電腦展登場等兩大利多催動,法人看好台股續航力,短線...

AI需求雜音紛沓之際 兩大主權基金大賣代工股

代工廠最新股東名單出爐,全球兩大主權財富基金挪威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基金大賣代工廠持股。挪威主權基金砍倉仁寶、緯創,直接...

關稅戰休兵 台股漲勢帶勁

彭博資訊分析,美國總統川普暫緩關稅戰,不僅大幅拉抬美股,也嘉惠台股,不管是暫緩實施對等關稅、還是美中貿易戰休兵後,美股和...

Q1獲利、4月營收成長雙增族群 資金青睞

台股短線漲幅大,選股方向可聚焦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基本面佳族群。專家建議,挑選第1季獲利且季增、4月營收的雙成長法人買超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