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永續布局 再下一城

國產(2504)與半導體大廠合作碳封存,推廣碳礦化創新科技,該公司昨(23)日表示,已與知名龍頭廠合作,利用中科新成立的零廢示範場域,將捕捉的高濃度二氧化碳(CO2)注入混凝土中,初期目標是今年吸納1.1萬噸、濃度99.9%的CO2,隨著高科技新廠陸續投產,國產碳礦化混凝土量產規模也將擴大。
國產近年來積極投入低碳永續創新研發,2022年起與加拿大Carbon Cure公司策略合作,引進碳礦化混凝土創新科技,所謂的「碳礦化混凝土」是通過工業捕獲的CO2注入混凝土內,將CO2轉換為奈米級碳酸鈣結晶,永久嵌入混凝土中,有效達到碳封存效果。
國產自與Carbon Cure公司合作發展碳礦化技術後,初期在汐止跟台南廠導入設備,國產集團董事長徐蘭英曾經宣示,國產投入七、八億元進行研究,終極目標是三年內可以在28座混凝土工廠全面實施。
根據該國產發展碳礦化混凝土的進度,已在2023年通過台灣營建研究院CETES(中華民國營建科技審查制度)新材料新工法的國家級認證,現在將正式用在南港大型開發案的部份樓層施作,今年將以此指標案件申請CCT碳權,爭取台灣第一、也是唯一混凝土碳權販售實績出貨,建立低碳永續、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
國產近期更進一步與半導體大廠合作碳封存計畫,以該大廠在中科新成立的零廢示範場域中,透過薄膜碳捕捉技術,將公有垃圾焚化爐捕捉的高濃度CO2,以壓槽車運送到國產建材預拌廠,注入到混凝土中,製成碳礦化混凝土。
該大廠的零廢示範場域2025年預計量產1.1萬噸、濃度99.9%的CO2,並主導方法學認證,目標是取得碳權認證標準。
此外,國產也將預拌廠的回收水,與這家科技大廠捕捉的CO2結合,變成奈米級碳酸鈣溶液,作為混凝土的拌和水,擴大碳封存效果,以上兩項碳礦化技術皆與工研院進行合作研究,將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預計今年3月執行。
國產表示,目前碳礦化混凝土的減碳階段成果,粗估每立方混凝土減碳可達7至11公斤,以國產建材全年出貨650萬立方米估算,若全數導入碳礦化混凝土,估計減碳相當於185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吸碳量,減碳量相當強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