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中醫師揭「飲食宜忌」 吃4類食物易被痛風纏上
冬天氣溫驟降,是痛風的好發時期,飲食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執業中醫師孫毓臨表示,若人體攝取過多含嘌呤的食物,就會導致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在關節處形成俗稱「痛風石」的尿酸結晶,導致急性發炎。她也建議,痛風患者可吃蔬果、全穀根莖類,也要避免攝取高脂肪類食物、酒精及含果糖飲料。
孫毓臨說,不少痛風患者,發作前飲用過啤酒、海產,內臟食物,也可能因為藥物、疲勞、或感染等誘發疾病,最常見的發作部位是腳的大拇趾第一個關節,也有可能在手、腳的其他關節處,通常在兩周內會自然消退,可能一年發生數次,或幾年才發生一次。
痛風的發生與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有極大的關聯,孫毓臨說,尿酸是嘌呤在人體分解代謝後的產物,藉由尿液排出體外,但若人體攝取過多含嘌呤的食物,或尿酸經由腎臟排泄到尿中的過程中受阻,就會導致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一旦濃度超出飽和度,就可能在人體關節處沉澱,形成尿酸結晶,也就是痛風石,在免疫細胞的攻擊下導致急性發炎,關節處出現紅、腫、熱、痛,甚至會伴隨畏寒、發燒。
孫毓臨說,痛風發作初期,關節開始出現紅腫熱痛、屈伸不利等症狀,一般會先給予「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中藥,緩解發炎症狀與增加尿酸排出,輔以針灸,選擇促進體內濕熱代謝的穴位,如脾經、腎經等,針刺局部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通絡止痛的效果。
針對曾發作過痛風、目前處於緩解期的病人,或尚未發作過,但在血液檢查中發現尿酸濃度過高(每100毫升血液中的尿酸濃度>6.8或>7.0毫克)的族群,孫毓臨提醒,此時首要任務是找出引發高尿酸的原因,可藉由調整飲食習慣、增加水分攝取、運動等生活型態的改變,讓血中尿酸濃度回到正常值。
孫毓臨表示,以中醫的角度,高嘌呤食物如紅肉、內臟,海鮮類(海參、海蜇皮除外)、曬乾香菇、紫菜,多屬肥甘厚味,容易引起脾胃功能負擔,以致整體氣、血、津液循環受到阻礙,進而影響其他臟腑,而當腎臟回收水分與排濁功能變差,血液中的尿酸就容易升高,還有酒精及含果糖飲料在體內會代謝為乳酸,影響尿酸排泄,也會加速尿酸的形成,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導致痛風。
如何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幫助預防痛風?孫毓臨提到,除了維持標準體重及規律運動、每日喝水2000毫升以上,也可多吃蔬果、全穀根莖類、豆類製品,及牛奶與優格,其中牛奶能降低痛風的發生率,而適量攝取茶、咖啡、黃豆類製品對血液中尿酸並無太大影響,黃豆類製品甚至同樣可降低痛風發生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