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肺癌權威專家來台 楊志新:聚焦新興療法與醫療傳承
台灣在肺癌研究領域上,成績斐然,不輸歐美,台灣肺癌研究學會(TASLC)理事長楊志新於「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表示,隨著新藥持續問世,治療成效顯著,延長存活期,提高生活品質,可預期的是肺癌終將成為一種慢性病。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TASLC)、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以及世界最大肺癌學術研究組織—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於11日至12日舉辦「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共200多名國內外肺癌診治的權威參與這場學術盛會,近20名國際專家學者來台,分享自身在治療及預防肺癌等領域的研究成果。
楊志新理事長表示,這是我國連續第三年舉辦肺癌治療國際研討會,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仍堅持下去,因為癌症治療的進步飛快,每年均有新的研究成果、新藥臨床試驗問世,希望台灣醫師在抗癌領域上可以跟上世界腳步。
除了向國外專家學習新知,前台大校長楊冸池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的成就,傲視全球,讓醫界更加重視不抽菸者罹患肺癌風險,讓台灣成為肺癌防治的典範。正因如此,許多國外專家樂於來到台灣,參加肺癌國際研討會,分享自身治療經驗、臨床研究結果,也能學習台灣於防治上的傑出作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研討會強調經驗傳承,邀請多位來自日本、南韓、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的年輕醫師,除了資助旅費,還提供學術研究的合作機會,從中瞭解如何在科學期刊裡面發表成果,期許生力軍加入抗癌研究領域,未來順利接棒。
楊志新指出,十幾個國外年輕醫師,加上國內醫界年輕世代,組成二十人團隊,參與「年輕學者共同訓練課程」,與眾多前輩齊聚一堂,針對特殊個案進行專業討論,兩天研討會就像是經驗傳承的學術平台。此外,透過緊密合作,年輕一代醫師日後可能合作重要伙伴,未來攜手躍上國際學術舞臺。
「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楊志新說,二十幾年前也曾參加類似學術活動,與年齡相仿者一起設計研究、爭取資源,成為相互勉勵、共同成長的伙伴。
此外,這次研討會形式不同以往,跳脫傳統的學術演講、教育訓練,楊志新將重點濃縮為六大主題,將更多時間留給討論、溝通,讓與會專家交換心得,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在六大主題中,以EGFR基因突變最引人矚目,臨床專家在為肺癌患者擬定治療策略時,基因突變扮演哪些重要角色?此外,抗癌新藥愈來愈多,加上合併用法,選擇項目變多了,醫師該如何為病人做出抉擇?再者,治療失敗,復發轉移後,又該如何選擇用藥?
楊志新表示,肺癌分期相當複雜,雖只分四期,但又可再細分,這部分則邀請韓國首爾大學醫院總裁金 (日英) 泰 Young Tae Kim主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第一期至第三期的治療進步最快,傳統作法為手術後施以放療、化療,目前則加上標靶藥物、免疫療法,有些則在術前就先做輔助性治療,大幅提高存活率,這也幾乎改變了治療指引及診療行為。
研討會另一重點為「第四期是否可以被治療好?」,事實上,這在晚期大腸癌已有了答案,只要能以手術切除所有腫瘤組織,就有機會治癒。但對肺癌來說,具有相當大的挑戰,但這在免疫療法問世後,以自身細胞攻擊免疫細胞,出現了突破性發展,令人寄以厚望。
此外,在標靶藥物介入治療後,大幅提升了EGFR基因突變患者的存活率,部分ALK突變患者接受標靶藥物後,甚至能被治癒,楊志新表示,目前約有10種標靶藥物用於治療肺癌,隨著經驗累積,新藥持續問世,持有朝一日肺癌終將成為一種慢性病,癌友無須提早退休,而能繼續工作,貢獻所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