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頂尖期刊!陳亮恭研究 富裕國家老人跌倒死亡率高
全球高齡人口愈來愈多,高齡者健康一直是重大挑戰,在慢性病與癌症防治成效漸漸浮現,跌倒死亡率竟逐年上升。北市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與韓國研究團隊分析全球59個高所得與中高所得國家跌倒相關死亡風險,透過長達31年的數據發現,全球跌倒死亡率自1990年至2009年顯著下降後,如今逐漸回升,預測到2040年都會上升,高收入國家尤其明顯。
這篇名為「1990-2021年59個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國家跌倒死亡率的時間趨勢和模式,以及至2040年的預測」的研究,發表於最新「刺胳針.健康長壽(Lancet Healthy Longevity)」期刊,由韓國慶熙大學團隊與陳亮恭合作,利用WHO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 資料,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1990年全球跌倒死亡率為每10萬人23.21人,2009年降至11.01人,2021年又上升至12.50人,預測2040年將增至19.48人。
高收入國家死亡率,從1990年27.76人下降至2012年13.06人,但隨後回升至2021年的13.77人;中高收入國家在2005年降至6.48人,2021年則回升至9.70人。死亡率增長最顯著的為85歲以上,1992年至2021年間增幅達14倍,充分顯示長壽社會下的健康挑戰。
對照另一篇最近利用GBD 1990-2021年的資料分析,發現全球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與死亡率逐步下降,特別是已開發國家,顯見西方國家慢性病防治的成效,但同時跌倒死亡率卻逐年增加。
陳亮恭表示,高齡跌倒死亡率來不減反增,高收入國家尤為明顯,在校正社會發展、環境、健康照護體系及經濟不平等因素後,跌倒死亡率依然顯著上升,原因可能來自「競爭死因」,表示民眾普遍有機會存活至85歲以上時,因為傳統主要死因的防治成效與新醫藥技術進步,慢性病與癌症等死亡風險下降,跌倒反成為相對主要的死亡原因,凸顯高齡者健康與跌倒防治的瓶頸。
跌倒致死的因素往往不是外傷,而是後續併發症,例如感染、多重用藥、失能、譫妄等各項老年症候群。陳亮恭說明,這表示愈是高收入國家,慢性病與癌症防治逐漸呈現的過程中,愈應該注意高齡醫學發展,因為慢性病防治與新醫藥科技成功,把人民健康推到與長壽更為相關的各項風險,這些風險必須以高齡醫學的整合策略進行介入。
「年紀大的人千萬不能跌」,跌倒是全球主要健康挑戰,也是國人65歲以上意外傷害造成的第二大死因,許多老人家一跌不振,身體狀況因跌倒而每況愈下。陳亮恭說,老人家髖關節骨折的年死亡風險可達20%,相當於癌症第二期,真的不能輕忽。
他指出,65歲以上老人每年有三分之一可能會跌倒,其中百分之十造成明顯外傷,但即使當下得到妥善的治療,外傷或骨折治癒,但後續的行動不便,或失能產生的併發症,尤其是感染,更增加死亡風險;九成長者跌倒後未出現外傷,但其中半數從此害怕跌倒,擔心再跌倒而影響行動力,愈害怕愈容易跌倒,導致一跌不起。臨床上也不少見原本健康長者,跌倒後雖未有任何外傷,卻出現明顯的譫妄,認知功能大幅衰退,歷經大半年也無法復原。
這也表示,目前跌倒預防與後續治療不如其他疾病防治進步。陳亮恭指出,預防與治療跌倒需由高齡醫學的整合策略介入,更完整的看待整個治療流程。傳統上家中長輩跌倒,送醫後多關注是否有骨折或腦出血等嚴重外傷,一旦沒有相關的外傷時,醫療體系也沒有後續的治療方案,僅叮囑家人小心後續的跌倒。
一般來說,預防跌倒,外在因素應注意環境,以及老人家在穿鞋.輔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高齡者的多重藥物使用,多重用藥對於長者跌倒、骨折與住院的風險已被反覆證實,但臨床上獲得的關注卻依然不足;內在因素是加強老人家的體能和肌力,「愈怕跌愈要動」,適度活動、肌力強化與平衡訓練有助預防跌倒。
陳亮恭表示,這份研究點出超高齡社會的獨特風險,長壽國家多半也是已開發國家,長壽更與慢性病與癌症防治成就相關,而研究彰顯西方國家在慢病防治成效後的破口,特別是85歲以上高齡者的獨特健康表現與因應之道.而這也正是高齡醫學必須發揮價值的部分。因為這個階段往往不是單一疾病的議題,從疾病、失能到生活的各項複合式挑戰才是關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