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乳標示「再研議」一拖再拖 酪農揚言不惜上街
衛福部食藥署去年6月預告,保存期限逾30天的進口液態乳可標示為「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或「ESL(延長效期)鮮乳」,該草案預定今年7月生效,產業界多次強烈要求進口乳不應標示鮮乳,否則恐衝擊國內酪農產業,然而食藥署始終「再研議」引發酪農強烈不滿,甚至揚言不排除上街抗議。
紐西蘭進口液態乳今年起進口關稅降至零,而國外進口鮮乳保存期限可達30天甚至90天之久,酪農擔憂都被稱為鮮乳將嚴重衝擊國產鮮乳公平競爭的機會,甚至是變相鼓勵進口,然而去年預告至今已超過半年。據了解,食藥署在跨部門會議針對進口乳標示時,多次提到如實標示恐影響國際貿易,在各方尚無共識下,會議最後結論為草案暫時擱置,遲未拍板進口乳不得標示鮮乳也讓國內酪農不滿情緒日漸高漲,今年1月9日全台酪農在嘉義大集結,酪農們也在共同署名陳情書中堅決反對進口乳品納入鮮乳規範。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長、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徐濟泰表示,現在已是2025年2月了,食藥署去年原本要採用長效鮮乳做法的預告,但沒想到各界反彈會這麼大,食藥署在跨部門會議也提到,若如實標示恐導致貿易障礙,但在國際上本來就會把鮮乳、ESL乳和保久乳等分類標示,台灣如實標示只是按照國際規範來做,何來貿易障礙的說法?
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李恂潭指出,目前預告的版本是進口乳可標示為長效鮮乳等,但在台灣幾十年下來,鮮乳指的就是保存期限14天左右的國產牛乳,酪農對進口乳標示為鮮乳的反應會這麼大,就是要避免消費者混淆,在國際貿易的規範下當然不反對進口,但不能因為標示而影響到台灣酪農的產業,零關稅乳品都進口1個多月,已經有酪農受不了建議要上街。
彰化酪農阿成說,為何與酪農權益相關的問題要一再拖延,是否拖到媒體和消費者都不再關注這個議題時就會突然定案了,假如政府沒有維護台灣鮮乳公平競爭的機會,酪農一定不會悶不吭聲,走上街頭就真的會發生,食藥署不願聆聽產業界訴求的考量究竟是什麼?難道貿易障礙比國內酪農產業還重要?
農業部畜牧司長李宜謙表示,農業部的立場與酪農產業一致,希望針對保存期限超過15天以上的進口乳品,都應要求標示長效乳或延長保存期限乳,不應有鮮字,這樣的堅持一直都沒有改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