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汽車隔熱紙、增路口照明 交部今年推行人道安3箭
![汽車隔熱紙透光率可能會影響行車安全,不過現行僅對計程車有所規範。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汽車隔熱紙透光率可能會影響行車安全,不過現行僅對計程車有所規範。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07/realtime/3145532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為翻轉台灣行人地獄,交通部長陳世凱今指出,今年起在行人安全政策要更步步推進,共擬定出3大政策,包含調整路口停止線道行穿線距離、增加路口行穿線照明、檢討汽車隔熱紙透光率,其中在汽車隔熱紙透光率部分,預計今年3月與相關團體召開會議,同時製作車窗及擋風玻璃可見光透光率安全指引、購置儀器,後續將提供檢測數據給車主參考。
陳世凱表示,去年1至11月整體交通事故趨勢下降,死亡人數也下降,機車、高齡者、酒駕及行人死亡都比前年減少 ,但在兒少死亡數據並不太好,針對兒少部分,尤其青少年無照駕駛要做更多努力。他也說,交通部整體交通政策從車本轉變成人本,這2、3年是重要時刻,每年都要設定目標,去年有799處路口改善,今年會看到更大幅度改善。
陳世凱指出,今年起共有3大重要政策,第一為調整路口停止線到行穿線距離,目前台灣法規規範停止線到行人穿越道距離是1到3公尺,這在世界各國中的規範距離是最近的,跟日本相同,但隨著大型車愈來愈多,若距離僅1公尺,行人會有壓迫感,未來將調整為2到3公尺。
陳世凱表示,第二為改善路口行穿線照明,其中又以省道為優先改善,過去一般道路都是黃燈,未來將於路口改為白燈,並增加亮度;第三則是各國目前都有一定規範,但台灣還沒有的汽車隔熱紙規範,過去認為隔熱紙太黑可能造成駕駛視線阻礙,因此朝此方向研討,包括汽車前擋玻璃、駕駛側窗等,但是否加以限制則需要社會共識。
路政及道安司長黃運貴指出,過去發現許多縣市在路口停止線到行穿線距離未符合規定,未來將組成抽查團隊到各縣市抽查,若未改善會發文要求地方政府改善。
公路局長陳文瑞表示,今年預計盤點近3年曾發生行人事故的路口,全年改善400處路口照明。另外,4月1日前也將先針對7至10處路口從黃光改為白光,後續觀察是否有不良影響,若沒有問題將擴大改善。
另外,台灣小客車多數會在擋風玻璃、車窗貼隔熱紙,現僅針對計程車(含多元計程車)有所規範,且透光率檢測為目測法。陳文瑞指出,經蒐集各國規範,車輛可見光透過率最低標準,B柱前為道安考量,前擋風玻璃70%、前側窗玻璃35%;B柱後為隱私考量,一般車輛後側窗及後擋風玻璃最低標準不予規範。
陳文瑞指出,經利害關係人及社會大眾問卷調查,各界就立法規範、政策是否溯及既往及是否與安全有直接關係,意見尚有分歧。今年將與車輛製造商、經銷商、隔熱紙製造商及銷售商溝通協商,產品銷售時應揭露隔熱紙透光率數據供民眾參考,另建議業者可開發隔熱效果佳、透光率高且高CP值的隔熱紙供選擇。
陳文瑞表示,在新車方面,今年將提供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可見光透光率安全指引摺頁給汽車經銷商及隔熱紙銷售商,達到源頭管理及宣導。至於使用中車輛,將先提供安全指引摺頁參考,待檢驗單位購置檢測儀器及完成教育訓練後,再於車輛辦理定期檢驗時,提供檢測數據供車主參考。
至於推動時程,陳文瑞指出,今年3月預計與各界、政府機關及利害團體召開會議,同時製作車窗及擋風玻璃可見光透光率安全指引內容,以及購置儀器,預計需要3至6個月完成,再開始提供檢測數據給車主參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