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好健康/「脊動人生」 人工智能解讀脊椎核心康復

脊椎是人體骨幹核心結構之一,其排列狀態對於整體姿勢和動作有深遠的影響。圖/123RF
脊椎是人體骨幹核心結構之一,其排列狀態對於整體姿勢和動作有深遠的影響。圖/123RF

人工智能(AI)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理解和改善健康與體適能的方式。其中,人工智能相機結合運動生物力學的應用,為核心訓練提供全新的洞見。

神經外科團隊也利用AI即時相機捕捉人體運動的相位角和脊椎排列,找到關鍵肌肉,幫助設計更有效的核心訓練方案。同時還延伸至「脊術救援」,應用在脊椎手術後使病人加速恢復健康與活動。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中風醫學及腦神經功能科主任湯其暾     圖/湯其暾提供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中風醫學及腦神經功能科主任湯其暾 圖/湯其暾提供

追蹤人體關節運動軌跡

相位角是物理電學的一個概念。藉由人體組成分析相位角變化,可以更清楚了解身體組成狀態與細胞健康指標。而AI相機透過高精度的動作捕捉技術,可即時追蹤人體關節的運動軌跡,並計算出相位角。這種技術的優勢,在於可以快速且精準地識別出協調性問題,例如某些關節是否因缺乏穩定性而導致其他身體部位的過度補償,使得脊椎排列與姿勢控制出現如側彎或傾斜問題。

脊椎是人體骨幹核心結構之一,其排列狀態對於整體姿勢和動作有深遠的影響。不良的脊椎排列,例如前傾骨盆或駝背,通常是由脊椎旁肌群間協作失衡所引起。有些肌群因為過強而過度牽引,另一些肌群則可能因過弱而無法提供足夠的穩定性。

AI相機利用深度學習算法,可以在靜止和動態情境下分析脊椎的排列。透過三維建模,AI能夠檢測脊椎的角度變化、扭轉程度以及其與骨盆和四肢的相對關係。這些數據能幫助運動專家精準定位需要改善的區域,例如需要加強穩定性的部位或需要釋放緊張的肌肉群。

提出評估、訓練、康復方案

「脊術救援」是一個延伸的概念,可利用AI技術和專業方法,對脊椎問題進行評估、訓練介入和康復。雖然手術能解決神經壓迫或滑脫導致的結構性不穩定,但術後脊椎旁肌群的肌肉流失和核心失衡問題,仍需要透過科學實證訓練來恢復功能和平衡。這也是脊術救援中AI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

核心肌群不僅包括腹肌,還涉及深層肌肉,例如腹橫肌、多裂肌、骨盆底肌和橫膈膜。這些肌肉共同作用,為脊椎提供穩定性並協助完成各種動作。通過分析相位角和脊椎排列,AI相機可以幫助確定核心肌群中的薄弱環節,進而設計針對性的訓練方案。

脊椎健康管理 整合AI技術

1.個性化訓練計畫:利用AI進行評估,為每位使用者制定優化的核心訓練計畫,確保其訓練的效率與安全性。

2.康復訓練:對於因手術或意外甚至運動受傷引起的慢性疼痛,AI可以精準地追蹤進展,並調整訓練強度。

3.脊椎救援應用:針對姿勢不良或外傷導致脊椎排列問題,AI可以幫助快速診斷核心缺陷,並適切制定矯正策略。

人工智能輔助的脊椎核心分析,帶來了一場劃時代的革命。脊術救援的概念,展示了AI在脊椎健康領域的廣泛應用。這項技術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人體運動的科學邏輯,還能實現個性化和精準化的訓練與康復方案。在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期待每位需要的人都能享有「脊動人生」。

AI相機利用深度學習算法,可以在靜止和動態情境下,分析脊椎的排列如頸部或脊椎傾斜甚至骨盆前移。圖/湯其暾提供
AI相機利用深度學習算法,可以在靜止和動態情境下,分析脊椎的排列如頸部或脊椎傾斜甚至骨盆前移。圖/湯其暾提供

手術 運動

延伸閱讀

廣東產業發展 聚焦AI、機器人

睡覺用2個枕頭可能加劇駝背!物理治療師教1簡單運動伸展脊椎

導致脊椎錯位與神經壓迫 專家警告1睡姿「最有問題」

美女主播霸凌驟逝!得年28歲被嫌臭 導火線竟是劉在錫?

相關新聞

凌晨00:46嘉義大埔規模5.2地震 嘉南地區震度達4級

根據中央氣象局報告,今(8)日凌晨00:46左右,南部地區發生芮氏規模5.2有感地震。

兒少未來教育發展帳戶 近4成未開戶

衛福部一○七年起推動「兒少未來教育發展帳戶」,希望協助低收入家庭兒少儲蓄脫貧,並培養理財觀念,但截至一一二年最新資料,已...

科普好健康/「脊動人生」 人工智能解讀脊椎核心康復

人工智能(AI)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理解和改善健康與體適能的方式。其中,人工智能相機結合運動生物力學的應用,為核心訓練提供全...

大樂透頭獎連5摃 明天頭獎上看2.4億元

大樂透春節加碼還剩5天,7日開獎的大樂透頭獎連5摃,2.1億元的頭獎累積獎金累入下期,明(8)日開獎的大樂透預估銷售1....

大S病逝不只台灣震驚 旅外國人曝「這地」3月才打得到

近期許多醫療院所陸續公告「流感疫苗已打完」,中央緊急採購的10萬劑最快本月20日到貨,今有藥廠提供300支疫苗給診所,鐵...

非聽不可/大腸直腸癌篩檢與治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