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未來教育發展帳戶 近4成未開戶
![為了協助低收入家庭的兒少脫貧,衛福部推出兒少未來教育發展帳戶,至今約近四成尚未開戶。本報資料照片 為了協助低收入家庭的兒少脫貧,衛福部推出兒少未來教育發展帳戶,至今約近四成尚未開戶。本報資料照片](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07/realtime/3145716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衛福部一○七年起推動「兒少未來教育發展帳戶」,希望協助低收入家庭兒少儲蓄脫貧,並培養理財觀念,但截至一一二年最新資料,已開戶人數為三萬一六○六人、未開戶人數為一萬八三一二人,等於近四成民眾沒有開戶。
學者分析,未開戶者多數表示沒錢可儲蓄、擔心儲蓄金不能自行使用,甚至擔心福利資格受影響。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與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李靜玲,協助研究兒少教育發展帳戶成果,發現經濟狀況不穩定是許多家庭無法定存的主因,政府若要提升開戶率,應取消目前的「申請制」,改為「自動開戶」,減輕行政成本,另思考如何增加對弱勢家庭的誘因。
社區實踐協會社工馬明毅表示,兒少帳戶雖然有政府一比一投入經費支持,但必須長時間綁約,當有急難需求時無法提領,因此,對弱勢民眾而言,兒少帳戶是一項支出,而不是儲蓄。政策的立意良善,但未把弱勢家庭狀態納入考量,且帳戶經費運用受限,十八歲後帳戶結清,僅能用於高教經費或創業,使兒少生涯選項被侷限。
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在衛福部社工司長任內完成該制度推動,她表示,成立兒少照護的目的是鼓勵脫貧,「是希望協助弱勢儲蓄,非分攤風險」,低收入戶經濟風險高,但社會救助法已有相關因應方式及津貼,可用於幫助偶發的臨時狀況,不過,制度實施多年,隨社會變遷討論修正並無不可。
衛福部社工司副司長楊雅嵐說,兒少帳戶統計至一一二年底開戶人數近三點二萬人,開戶率超過六成,且逐年成長,該政策是希望能為低收及中收入兒少累積脫貧資本,帳戶資金多運用於就學、就業等人力投資之用,若有特殊因素也可申請自願退出,領回自存款及利息。
衛福部提醒,兒少教育發展帳戶的存款,不會影響家庭的福利資格,不會列入動產或收入計算,鼓勵符合資格者踴躍參加,透過儲蓄讓兒少能有翻轉貧窮的機會,也落實政府社會投資理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