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典賽/大巨蛋慘案…中華隊輸西班牙7分寫難堪紀錄 球迷落淚提前離場

蘋果官網開放預購iPhone 16e!實測「1小時後還是有貨」還能做這1事

私大畢業求職屢碰壁 她重讀國立碩士大反轉:徵才真的看學歷

健康主題館╱泡泡尿不一定是腎病 腎異常5徵兆評估

小便產生泡泡,不一定代表腎臟出問題,可透過尿液檢查,揪出腎功能是否異常。圖/123RF
小便產生泡泡,不一定代表腎臟出問題,可透過尿液檢查,揪出腎功能是否異常。圖/123RF

● 腎臟是沉默器官,疾病初期無症狀

● 40歲過後,腎功能每年下降約1%

● 勿過度進補、吃保健食品及止痛藥

「尿尿起泡了,是不是腎臟有問題?」一名中年男性看診詢問醫師,擔心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國泰醫院腎臟內科主任級醫師馮祥華表示,泡沫尿並不一定代表腎臟出事,主要是檢查蛋白尿指數,並以「腎絲球過濾率」來評估腎臟功能,才能進一步診斷。

驗血與驗尿 揪出腎異常

馮祥華指出,小便產生泡泡的原因很多,常見高速排尿,較大衝力帶入空氣形成泡沫。但如果泡沫過了3至5分鐘還沒有消散,且常態出現,就應該接受診斷,「驗血與驗尿」揪出腎功能異常。「蛋白質」是評估指標之一,不過數值出現紅字也不一定是健康出狀況,有時候熬夜、吃了高磷食物、激烈運動,也可能出現短暫性的蛋白尿。

腎臟病自我評估5字訣 製表╱廖靜清
腎臟病自我評估5字訣 製表╱廖靜清

40歲過後,腎功能每年以近1%的速度下降,如果患有三高、心臟病、糖尿病,退化速度會加快。馮祥華指出,腎臟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可用「泡、水、高、貧、倦」5字訣自我評估身體異樣。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建議抽血、驗尿加以診斷,避免等到發現問題時,已進展為不可逆的慢性腎臟病。

馮祥華強調,尿液檢查結果沒有問題,不代表腎臟沒事,還要觀察是否有其他症狀,例如血尿、夜尿、頻尿、高血壓等。腎臟功能非常強大,負責過濾廢物、調節血壓、協助造血,即使腎功能受損,仍持續為人體工作。一旦身體無法正常排毒、排水,就得洗腎治療,靠機器清除血中的毒素。

鹽油糖要少 多纖維蔬菜

「腎臟病是全身的問題。」馮祥華說,日常飲食原則要遵循少鹽、少油、少糖,以及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另外,不可過度進補、吃過量保健食品及止痛藥,尤其是來路不明的偏方。

民眾若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馮祥華表示,一定要定期至門診檢測腎功能,包括X光、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由於血糖、心臟和腎臟都會互相影響,65歲以上老年人的身體器官較易退化,更需格外注意。

小便產生泡泡,不一定代表腎臟出問題,可透過尿液檢查,揪出腎功能是否異常。圖/123RF
小便產生泡泡,不一定代表腎臟出問題,可透過尿液檢查,揪出腎功能是否異常。圖/123RF

腎功能 腎臟病 醫師

延伸閱讀

止痛藥吃了還是沒效,先搞懂「痛的種類」!藥師公開6關鍵,教你精準止痛

進口海膽、米餅重金屬鎘超標 醫曝對「2器官」危害最顯著

火鍋傷腎地雷大公開,避加工肉類!「5大原則」優先選清湯、多吃白蘿蔔

不愛喝水!她腎臟竟長「鹿角狀」結石 醫:腎功能恐受損

相關新聞

大陸冷氣團周末南下 明晚雨區擴大、3地防較大雨勢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曾昭誠指出,東北季風影響的天氣型態預計維持到明天白天,明晚起大陸冷氣團準備南下,降雨範圍擴大,北部及東半...

機車持有率全台第2 台南今年將開放全市機車行駛2車道

為鼓勵各縣市配合道安政策,交通部規畫每月邀請1縣市輪流分享交通事故防制成效,今首度邀請台南市政府交通局到交通部說明。台南...

財神沒上班!威力彩33連摃 下周一開獎頭獎上看20億元

今晚開獎的威力彩又摃龜,累積33連摃,頭獎獎金累入下一期。台彩預估,下周一(24日)開獎的威力彩銷售金額10至12億元,...

機車駕訓降低事故 地方加碼補助

為降低機車事故風險,交通部力推機車駕訓,今年持續補助每人一千三百元,各縣市府也競相加碼補助,共四.五萬個名額,有的補助翻...

年底別生病? 醫學中心門診營收占比設限

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推動「個別醫院總額」,訂出醫學中心門診營收占比需低於百分之五十五的指標,民眾憂心新制會形成就醫障礙,醫學...

芋頭冰棒驚見「冰凍蟑螂」!情侶吃到一半驚呼:核桃怎麼有腳?

台北市一對情侶日前在便利商店購買芋頭冰棒,沒想到這次的嘗鮮之旅竟然變成了「驚魂記」。這對情侶在電梯裡開心地品嚐芋頭冰時,赫然發現冰棒上竟然附贈了「額外的蛋白質」是一隻完整的蟑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