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讓負重前行的人得到應有報酬

我剛當實習醫師及住院醫師時,與現在相較,人們視野窄得多,對什麼樣的人應做什麼樣的事有深刻的成見,例如:只有處理攸關人命的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這4科的醫師,才被視為「先生」,而且那年代,只有在校與實習成績足夠好的人,才能進這4大科。

實習時,我曾給一位中生代外科老師帶過,他對我說過的一番話,至今記憶猶新。他說,當醫師的人分4種,有金、銀、銅、鐵。以他家為例,他們三代為醫,祖父是金、父親是銀,他呢?則是銅。沒錯,這位老師那時候對著我語重心長地說:「你是鐵,醫師像公務員,現在是鐵飯碗的時代!」

醫師不再是金飯碗 當志業需熱情

醫師這行的確就像那位外科老師說的,是個鐵飯碗,在工作上有保障,生活不成問題,但要在這條路上長遠走下去,還需要足以支撐你往前走的力量。

我後來選了內科作終身志業。當時我所見、所耳聞的內科教授,每個都像傳奇一般,風骨皆非凡,深受後輩及病人尊重。

從一個細微處可見他們多受敬愛,每次查完房,內科教授都會去洗手,這時候一定有人在旁協助,恭敬地遞上擦手用的毛巾。見他們如此,我深感「有為者亦若是」,景仰不已,也想成為如此令人信賴、尊敬的醫師。堅持初心,懷抱著熱情,就這樣,我一路在內科的領域耕耘迄今。

當一個好醫師,需要具備什麼特質呢?

內科當年搶手 如今學生興趣缺缺

某一年,台大醫院景福講座請來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吳念真導演,他說醫師與他有共通之處,我們都是接觸人、處理人的事,只是我們是治療,他是撫慰,而好的醫療一定能減輕痛苦。確實,醫療的確是「有時治癒,時常緩解,總是撫慰」。

現在,我好不容易熬成教授,時代已經往前走了好遠的路,醫界環境也和當初「鐵飯碗」的時候大不相同。我發現,就連自己指導的學生,選科都不考慮內科。遙想我們那年代,只有成績佼佼者才能擠入內科這扇窄門,對比今天,情何以堪?

健保給付 難反映醫療人員的付出

造成醫界生態改變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否認,除了時代因素,健保給付無法反映醫療從業人員付出的程度,絕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健保讓每個民眾都看得起病,但獨大的結果,尤其只重財務,將付費者代表意見擺第一,醫療院所及醫學會變成被動諮詢的位置,後果是醫療生態的不自然改變,使得醫界裡輕薄短小、利多本少的行醫方式,愈來愈普遍且大行其道。像內科訓練長、值班多,就不受年輕學子歡迎,健保以外可創造收益的科別,眾人趨之若鶩。

制度一定要讓負重前行的人得到應有的報酬,而非用道德的高帽壓倒一群善良的人,也千萬不要讓我們的醫師必須犧牲善良,才能獲得正當權益。

我們到底是要照顧患者的人醫、視病猶親的仁醫,還是術德兼修的良醫,始終是關鍵。不過,這些年一路走來,無論是想成為人醫、仁醫還是良醫,除了理解人事、懂得體察人情,醫者還需要的特質,是無畏且大膽創新做自己的信念,和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硬頸精神,就像對上巨人歌利亞的大衛。

(內容摘自「行俠仗醫,以醫弘道:吳明賢的與善同行之路」)

健保 醫師

延伸閱讀

健保30年 吳明賢:學習日本面對高齡化社會

台大醫院新評審機制上路 院長吳明賢獲得醫界廣大回響

專訪吳明賢/年輕人追求生活和工作平衡是對的 「責任在我們」

台大醫被高薪挖角?知情者曝動向:診所不會花70萬挖人

相關新聞

紅到國外 阿里山林鐵 闖軌頻傳

中斷十五年的阿里山林業鐵路去年七月全線通車,剛通車半年就獲選紐約時報二○二五年全球最值得去的五十二個魅力景點。在國內外旅...

台鐵活化資產盼止損 學者搖頭

台鐵公司化首年虧損一三九億元,創史上新高,為補上缺額,台鐵董事會通過票價調漲方案,也積極推廣鐵道觀光,盼透過活化資產創造...

台3線重機事故多 地方擬減車道

省道台三線苗栗三灣、獅潭路段彎道多,是大型重機馳騁「天堂」,但壓車過彎導致摔車死傷事件頻傳,成了在地人口中的騎士「地獄」...

學者:台鐵應努力多找現金流

台鐵為填補推損缺口,除已拍板調漲的票價外,也積極進行資產開發及活化,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認為,地產開發固然重要,...

蛋價大漲3元 明開價差會議

近期雞蛋產地價格低迷,又遇飼料價格調漲,導致蛋農壓力大,台北市蛋商公會理事長林天來昨天表示,本周起蛋價將調漲三元,今天起...

阻闖軌 林保署欲科技執法

阿里山森林鐵路穿過嘉義市區一路上山,不少遊客喜愛體驗走鐵軌、拍照,去年底有婦人因此遭列車撞上左腳骨折,成為全線復駛後首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