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膝關節損傷不只能換人工關節 還可用軟骨再生微創手術

台灣老年人口逐漸成長,退化性關節炎愈來愈普遍,膝關節軟骨磨損不可忽視,若能提早發現並治療,就可選擇軟骨再生修復,避免走到置換人工關節最後一步,最大幅度保留還完好的關節組織,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去年起至今完成4例軟骨再生修復,改善患者膝蓋問題。
50多歲駱姓女子說,工作時踩空樓梯,起初不會很痛,半年後右膝外側腫一個包,注射玻尿酸、消炎藥物都沒改善,還來腳就無法彎曲,連上廁所都有問題,直到接受軟骨再生手術後,術後9個月,搭配每天走路運動,現在已可日行萬步、自在上樓梯。
大林慈濟醫院骨科主任黃俊錫說,退化性關節發生時會出現徵兆,包括關節僵硬變形、關節疼痛腫脹、大腿肌肉萎縮、發出喀喀聲音,輕度退化可以止痛藥物、復健及運動,中度則需使用抗發炎藥物、玻尿酸製劑、PRP,重度則需置換人工膝關節。
黃俊錫指出,換關節不是唯一選擇,年輕患者損傷可能沒那麼大,人工關節有使用年限,20年後還得再換一次,新手術「軟骨再生治療手術」是微創小傷口,以關節鏡取出健康軟骨,做細化及酵素活化後,再裝入載體種到受損部位,手術1小時內就能完成,恢復期約1年。
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部主任謝明宏說,軟骨再生治療手術是台大與工研院合作研發技術,大林慈濟醫院在嘉義地區率先引進新的手術技術,目前已有4台成功案例,其中駱姓女子去年6月手術至今有明顯改善,盼未來以最新軟骨再生技術,盼造福更多病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