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錯了嗎?醫師傳授6技巧維持「會餓」能力有助抗老

正確飲食才能有效減重,營養師提醒斷食法不能長時間執行,容易搗亂身體運作的平衡。本報資料照片
正確飲食才能有效減重,營養師提醒斷食法不能長時間執行,容易搗亂身體運作的平衡。本報資料照片

光是聞到食物味道都可能讓人老得快?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專頁表示,現代人長期暴露在食物影像、香味、廣告,大腦根本沒機會感受到真正的飢餓。很多時候,人被「視覺」餵飽了,太多食物畫面、包裝設計會讓大腦誤以為自己吃過,結果反而吃更多,建議試著讓感官安靜一點,大腦會重新找回真正的飢餓感。

張家銘表示,輕微的飢餓感,反而讓身體與大腦達到最佳運作狀態。在台灣,見面時常聽到一句熟悉的問候:「吃飽沒?」這句話聽來親切,其實背後藏著一段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在物資匱乏年代,能吃得飽就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最基本的安全感。

也正因如此,這份「吃飽才安心」的觀念深深刻在我們的習慣裡。現在很多人一覺得肚子餓,第一個反應就是立刻找東西吃。肚子一咕嚕,就擔心是不是身體快撐不住了,趕快補點熱量,免得餓壞了自己。

但我們慢慢發現,這樣的反射動作,其實未必真的符合身體的需要。他觀察發現當身體處在「微微餓」的狀態時,反而精神最清楚、身體最輕盈,甚至連情緒都比較穩定。

而這樣的經驗,終於有科學證明支持。最新研究發現,飢餓感並不是一種警訊,而是一個啟動「自我修復」的生理機制。當我們有點餓的時候,身體其實會自動切換到保養模式,不但不會虛弱,反而會啟動更深層次的代謝與修復。

這種「輕微飢餓」的狀態,不需要餓到沒力氣,只要讓大腦知道:「現在不是在放縱,而是在節制」,身體就會懂得重新調整,把能量用在該修復的地方。結果往往是:更專注、更有精神、更健康,甚至更長壽。

讓大腦以為您在節制,才是延緩老化的真正關鍵。現在的研究告訴我們,真正關鍵在於大腦怎麼「感覺」。只要大腦覺得「還有點餓」,身體就會啟動一種自然的抗老機制。

三篇來自《Nature Aging》、《Science》和《Science Immunology》期刊的重要研究都指出,即使實際上吃得不少,只要大腦以為自己還沒吃飽,身體就會進入一種修復、延壽的節奏。這表示,我們不一定要挨餓,只要讓大腦有「節制」的感覺,就能喚醒身體的內建保養系統。

例如,科學家讓果蠅吃比較少的異白胺酸(Isoleucine)或刺激牠們大腦裡控制飢餓的神經細胞,結果果蠅明明吃得還不少,卻因為「大腦以為還沒飽」,整體壽命就延長了。

另一項實驗顯示,線蟲只要聞到食物氣味,儘管沒吃進肚子,身體也會「誤判」為飽足狀態,結果修復系統馬上停工。張家銘表示,這提醒我們:現代人長期暴露在食物影像、香味、廣告之中,大腦根本沒有機會感受到真正的飢餓。我們不是吃太多,是我們「一直以為吃了」,修復機制就從來沒有啟動。

那餓會不會讓身體變虛弱?免疫力會不會變差?張家銘認為剛好相反。在老鼠的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打開飢餓神經,發現牠們的肝臟開始調節免疫反應,血液裡的發炎細胞變少,整體進入一種比較安靜、比較不過度反應的狀態。這說明飢餓感是一種調節,不是警報。它不是讓身體垮掉,而是讓人慢下來,修復系統。

我們可以怎麼做?張家銘認為不難落實,不需要餓到發抖,也不用每天算卡路里。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刻意讓身體「偶爾有一點餓的感覺」,身體就會開始自己修復、調節、變得更健康。以下這些方法,馬上就可以開始試試看:

一、每餐吃少一點點就好:不是吃不飽,而是不要每一口都吃到撐。讓自己在下一餐前有一點空腹的感覺,身體會啟動一種更靈敏的節奏,不會「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二、試試輕斷食:最簡單的方法是每天空腹12至16小時。晚餐吃完後不再進食,隔天早餐稍微延後一點吃,讓大腦習慣「我不是一直都在吃東西」,就能啟動大腦的節制感知。

三、早餐不用急著吃,起床先活動一下:早上醒來可以先喝點水、伸個懶腰、散步一下,再決定什麼時候吃早餐。這樣不但能拉長空腹時間,還能讓身體自己學會調節飢餓與能量使用。

四、偶爾用豆腐、豆漿、堅果來代替肉類:不是硬要變成素食者,而是偶爾這樣做,可以降低異白胺酸(Isoleucine)的攝取。研究顯示,這種胺基酸一少,大腦會產生「還沒吃飽」的訊號,反而能啟動延壽機制。

五、少看美食節目: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真的餓,是被「視覺」餵飽了。太多食物畫面、香味、包裝設計會讓大腦誤以為自己吃過,結果反而吃更多。試著讓感官安靜一點,大腦會重新找回真正的飢餓感。

六:吃飯時放下手機,專心吃飯:專心吃,細嚼慢嚥,大腦才有機會「認真感受到飽足」。而不是一邊滑手機一邊吃到不知不覺,還覺得沒吃夠。

「那一點點餓,其實是您身體在對您說:放心,我正在幫您保養。」張家銘說,這不是忍耐,也不是自虐,而是一種新的生活節奏。當我們學會慢一點吃、晚一點吃,不是少吃,而是給身體一點空間,一點修復的時間。

張家銘指出,現在這個「無時無刻都在吃」的社會裡,會餓,反而是一種珍貴的能力。別急著把肚子填滿。下一次感覺有點餓時,不妨先深呼吸一下,喝杯水,走一小段路,您可能會發現,那其實是您當天最清醒、最年輕的時刻。

機制

延伸閱讀

體內「裝死」病毒竟容易引發癌症 醫:5大措施防它甦醒

餐前喝水助減重也控血糖!專業建議「一喝法」大降空腹血糖

看股市跌漲喘不過氣 醫:不是玻璃心是神經過度警戒了

益生菌的好幫手!專家曝「多1步驟」助腸道消化還可抗癌

相關新聞

半數兒少 玩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兒少使用網路已是日常,但對數位足跡曝光的輕忽,導致被盜用身分、肉搜、騷擾、詐騙,甚至性私密影像外流等層出不窮。家扶基金會...

桃園中壢長慎醫院只外洩8萬筆病例? 駭客打臉:手中總共掌握88萬筆資料

桃園中壢長慎醫院遭駭客入侵,先前傳出僅8萬多筆病歷資料外洩;不過,駭客NightSpire今(25)日在暗網中PO出手中...

兒虐去年6千多件 過動、遲緩兒占2成

衛福部統計,去年逾六千件家內受虐案件中,兒虐受害者屬過動、發展遲緩者高達二成;接受家外安置的受虐兒中,則有三成為身心障礙...

回響/台灣鮮乳價格亞洲之冠 消基會籲價格合理化

本報日前報導,台紐經濟合作協定今年生效,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零關稅來台,但無論是市售還是業務通路用的紐西蘭鮮乳,價格都未調降...

業者推日本遊程第二人折一萬 ATTA台中國際旅展今登場

2025 ATTA台中國際旅展今起至28日在烏日國際展覽館登場,集結逾百家飯店、旅遊業者、縣市政府及風管處參展,共有8大...

社工分享自身經驗:特殊兒難帶 家長是加害也是受害者

幼時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林彥宇,曾擔任兒少保護社工,目前在苗栗縣身障服務中心擔任社工督導。他體認過動症家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