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保崩壞亂象登國際期刊 急診壅塞、小腦袋全揭露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日刊出一篇文章,討論台灣健保體系處在崩壞邊緣,文章由中國附醫的李景行、許漱白投書,文章提及醫療場域的護病比高,以及過勞低薪問題,還有急診壅塞困境,甚至政府官員在社群平台嘲諷急診醫師等。文章引發醫界討論,更有人嘲諷是讓世界看見台灣。
文章投書者李景行(Jing-Xing Li)、許漱白(Shu-Bai Hsud)提到,今年年初我國因為流感、諾羅爆發,急診壅塞,有患者無法即時入住加護病房最後在143公里的轉院後死在敗血性休克,不久急診醫學會也發文呼籲政府改善。然而,政府官員卻社群平台上以嘲諷方式回應急診醫師,引發社會大眾不滿。
我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年2月時在Threads上,回覆急診醫師面對醫療場域崩壞的求救貼文,「呵呵。所以你的小腦袋裡,政府按一個鈕事情就會完全改變了嗎?」,隨後面對民眾指責,更再度回覆「好吧,你大腦袋,棒棒。」
投書內容也指出,我國醫療體系脆弱在新冠疫情期間已經體現,Omicron高峰時期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高達近6成,跟日本僅為12.5%差距來自於重症量能不足、分級收治延遲。但現在卻沒有從疫情中吸取經驗,更面臨健保實施30年來最大離職潮。
文章表示,醫學中心急診護病比1:15,是世衛組織建議的3倍,每萬人的護理人員比例62人,更是遠低於英國、美國、日本,導致加班、過勞,但薪資卻是停滯,讓護理人員黎咖職場,更釀成病房關閉的骨牌效應。作者最後並呼籲醫療支出應被視為一項投資,而非單純的成本。
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林靜儀次長惡行被炎上世界第一的期刊,執政無能醫護無奈」,更有醫師嘆「讓全世界看見台灣,台灣健保有完美的財務制度,是不可能倒的,也不會有任何虧損,但別對醫療品質有過多期待,這是進行式,大家要習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