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糖」讓膀胱癌細胞自爆 醫揭5種天然食物吃得到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指出,存在於天然水果的「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自爆,天然甘露糖存在於蔓越莓、蘋果、橘子、桃子和豆類等。圖/AI生成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指出,存在於天然水果的「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自爆,天然甘露糖存在於蔓越莓、蘋果、橘子、桃子和豆類等。圖/AI生成

擔心血糖升高,許多人對糖敬而遠之,但一種糖卻可能使癌細胞崩潰?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指出,不是所有糖都壞,有些糖懂得殺死癌細胞,例如存在於天然水果的「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自爆,而甘露糖早就存在我們身邊,包括蔓越莓、蘋果、橘子、桃子和豆類等,早期研究已證實能預防泌尿道感染。

張家銘在臉書指出,說到「糖」,我們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少吃點。高血糖、肥胖、代謝症候群,甚至癌症,這些健康問題似乎都跟糖脫不了關係。但一篇2025年發表於「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糖(Mannose)如何對膀胱癌細胞「下指令」,讓它們自己引爆的分子機制。

他說,甘露糖不是什麼實驗室合成的新物質,它早就存在我們身邊。蔓越莓、蘋果、橘子、桃子和豆類,都是天然甘露糖的來源。它不像葡萄糖那樣會快速拉高血糖,也沒有果糖那樣甜膩,但它有一個特別的優點:吃進身體後會經腎臟排出,在膀胱停留一段時間。

這樣的特性,讓它成為泌尿系統的「定點小幫手」。早期的研究已經證實它能預防泌尿道感染,現在新研究讓我們看到它可能改寫癌細胞的命運。

張家銘說,癌細胞最怕的,不是毒藥,而是吃錯糖。癌細胞有個明顯弱點:它們非常「嗜糖」。正常細胞會靈活地使用不同的能量來源,而癌細胞幾乎只吃葡萄糖,這種現象被稱為「瓦博格效應(Warburg Effect)」。簡單來說,糖就是癌細胞的命根子。

甘露糖與葡萄糖長得很像,癌細胞會誤以為是熟悉的糖,便把它吞進去。但甘露糖在癌細胞內代謝非常低效,導致能量斷鏈、代謝混亂、細胞失控,最後走向死亡。而正常細胞因為代謝彈性大,反而不會受太大影響。這種「選擇性攻擊」的特質,讓甘露糖變成一個科學家眼中的「甜蜜陷阱」。

這篇研究發現,甘露糖會找上癌細胞裡一個關鍵酵素 - 丙酮酸激酶M2型(PKM2, Pyruvate Kinase M2),這是糖酵解過程中的重要開關。甘露糖讓PKM2功能癱瘓,阻斷能量生成,進一步降低一種叫乳酸化的蛋白修飾,同時提升乙醯化作用。這種變化讓PKM2跑進細胞核裡,啟動癌細胞的「自爆程式」─焦亡(Pyroptosis)。

張家銘說,焦亡是一種會釋放大量發炎訊號的特殊細胞死亡機制。癌細胞不僅自己死掉,還會發出「快來清場」的訊號,把免疫細胞全部召喚到戰場上,讓整個腫瘤區變成免疫系統的活躍熱區,從內到外的圍攻,癌細胞幾乎無處可逃。

更令人振奮的是,甘露糖不只自己厲害,它還能幫助現有的免疫療法發揮更大效力。研究團隊在小鼠實驗中發現,甘露糖能提升毒殺T細胞的活性,減少免疫耗竭,並降低癌細胞表面的PD-L1表達,讓抗PD-1這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更容易發揮作用。

張家銘說,簡單來說,甘露糖像是先打開戰場,點燃第一把火,然後把接力棒交給免疫療法,讓兩者一搭一唱,把癌細胞連根拔起。這樣的組合,比單打獨鬥更有力,也更有未來感。

生活裡,我們能怎麼做?張家銘指出,這不只是科學家的實驗室勝利,更是一種可以落實在生活裡的行動方向。建議以後可以這樣做:喝水時加一點甘露糖粉:現在市面上有膳食補充品型態的甘露糖,適合泌尿道感染高風險族群、或膀胱癌術後保養,每天2到3克,加在水中分次飲用。

多吃富含甘露糖的食物:蔓越莓、蘋果、橘子、豆類等天然來源,是餐桌上就能啟動的抗癌力量。

搭配抗糖化飲食:既然癌細胞靠糖生存,我們也可以從少吃精緻糖、少喝含糖飲料做起,搭配高纖、多植化素、多蛋白的飲食,就是給自己更多保護。

張家銘說,這篇研究的真正價值,不只是讓我們對癌症治療多一種選擇,更是讓我們重新認識「糖」的角色。糖,不再只是熱量來源,也不單單是讓人發胖的甜味代名詞。對身體而言,它可以是一種訊號、一種策略,甚至是一把讓癌細胞自我崩潰的分子鑰匙。

更讓人感到親近的是,這把鑰匙,其實早就存在我們的生活裡。它不是難以取得的藥物,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實驗室發明,而是藏在水果裡的天然成分。從蔓越莓到蘋果、從豆類到桃子,甘露糖默默存在,等待被我們善用。

橘子 癌細胞 科學家

延伸閱讀

綠花椰菜的「防癌精華」別丟掉!醫傳授三吃法不浪費

吸一口這植物提升記憶力!醫生指對大腦好處多 抗發炎、增免疫力

「阿信」命苦竟藏失智危機!醫揭三大關鍵逆轉大腦老化

最熟悉的味道竟能抗衰老、救記憶 醫:每天都應吸一口

相關新聞

前瞻打造…銀髮健身俱樂部難撐 全台已8處關門

我國老年人口預計今年超過兩成,衛生福利部為預防老化流失肌力,挹注二點八八億元前瞻經費推動銀髮健身俱樂部,截至三月底已開設...

修法18年進展慢…平均僅2.1%新生兒 雙親講好「跟媽媽姓」

2007年5月民法第1059條修法上路,將子女原則從父姓改為「父母約定之」。母親節前夕的今天,「從母姓俱樂部」舉辦「子女...

下雨濕氣重讓呼吸道、皮膚症狀多 中醫:3類食物是地雷

最近天氣時雨時晴,隨後到來的梅雨季節又會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中醫師指出,雨天濕氣重,會出現呼吸道和皮膚症狀,如果飲食喜歡吃...

罹癌該吃鱸魚湯、生酮飲食餓死癌細胞? 營養專家解答

許多民眾罹癌後,循坊間流傳方式試圖補充營養,也有人「想把癌細胞餓死」,最終卻因營養不良過世。國內肺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

母親節濕涼 13日全台放晴高溫飆30度以上

明天是母親節,中央氣象署說,各地有陣雨或雷雨,且因東北季風增強,氣溫下降,明晚至12日清晨中部以北、宜蘭、花蓮低溫18至...

高齡肌肉流失肌力下降易患肌少症 女性小腿應大於33公分

肌少症是高齡族群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隨著年齡老化,肌肉流失、肌力下降,不只影響行動力,讓提菜籃、拿水桶、拎行李等日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