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藝人閃兵案擴大!棒棒堂李銓15萬、陳大天25萬交保

黃子佼又與1女和解當場給錢 告訴代理人批:用極低金額打發被害人

藝人小熊高雄拍戲遭警拘提 戴帽子口罩押解北上就訊

國定假日「4+1」 人力銀行:企業須重新排班、計算加班及早因應

立法院於5月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確定自2025年起新增四個國定假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於5月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確定自2025年起新增四個國定假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今年起,國定假日新增9月28日教師節、10月25日光復節、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以及農曆小年夜,5月1日勞動節全國放假,不再只有勞工適用。104人力銀行14日表示,民生消費產業及早規劃營業及人力因應方案,須重新排班、計算加班費

勞動部統計,2024年台灣每位受僱員工的正常工時及加班工時合計達2,020個小時,在三十九個主要國家中,排名全球第5、亞洲第2,僅次於墨西哥、新加坡、哥斯大黎加、以及智利。立法院最新三讀,2025年起,新增五天國定假日。104人力銀行人力資源處協理江錦樺提出以下四大影響。

第一,迎接第4季假期紅利,企業營銷及人力及早因應。勞工越來越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連假必出遊、提早排起來」已成工作之餘的療癒良方。因民生消費產業持續缺工,觀光旅遊、餐飲美食、批發零售等民生消費產業迎接新一波假期商機時,應提早納入人力供給,儘可能多元招募兼職、工讀生、新住民、外籍人士、或中高齡等彈性人力,掌握假期商機。

第二,若製造業和民生消費產業採排班制,當國定假日增加,而企業希望生產線照常運作或趕訂單出貨,或是店頭門市照常營業、甚至調度更多員工服務假日消費潮,就必須重新排班,並計算加班費或提供補休。以2025年10月為例,含中秋節、雙十節已有10個休假日,新增光復節之後,變成11個休假日,雖然排班制員工遇國定假期可和其他日期對調,但仍需休滿休假日天數,如果沒有休滿,就必須額外提供加班費給員工。

第三,當國定假期增加,若員工原有的工作量不減,勢必造成員工負擔加重、或企業必須支付額外的加班費。企業交叉分析專案的重要性與急迫性,重新檢視工作效率和專案的先後順序,避免放假「看得到卻休不到」。企業可優化工作流程,減降不必要的會議或報告,思考部分工作自動化的可能性;盤點員工的工作量,提供專案人力支援減降負擔;協助員工建立高效的工作節奏與工作項目先後排序能力。

第四,因應最近三年的大缺工潮,部分企業以「優於」法定的假勤留才引才,全國新增五天國定假日,優勢假勤相形失色,考驗企業雇主品牌的經營成效,建議企業向員工真誠溝通,也思考配套措施,例彈性工時、混合辦公等,減少員工反彈或信任流失。

加班費 消費

延伸閱讀

國定假日「4+1」恐被收回?黃暐瀚分析柯建銘這番話:不是空穴來風

不再有下一個剴剴 民團:補足人力、落實訪視輔導制度

國定假日立法太倉促、台灣勞工假太多?勞團整理必知6件事

國定假日休法吵什麼?近五日網路好感度揭曉負面爭議

相關新聞

誤點10分鐘退費「民眾憂賠到死」台鐵:要符合特定條件

台鐵公告最新「旅客運送契約」,若列車故障或發生不可歸咎於旅客情況,導致列車誤點10分鐘,乘客不願等待搭乘,可於1年內退票...

70歲患者不菸不酒卻罹胃內淋巴癌 醫師示警:1症狀易被輕忽

癌症初期的症狀有哪些呢?內科醫師謝文斌發文,稱一名70歲的阿公生活很單純,不菸不酒,但近期出現「食慾不振」的症狀,經過二次胃鏡檢查後,才發現是罕見的胃內淋巴癌,也告誡民眾,不要輕忽身體的異常,癌症早期發現,才能爭取治療的機會。

行人違規取締數暴增51% 交通部「為減少事故」:取締不分駕駛、行人

為降低行人死傷,交通部修法重罰汽車駕駛不讓行人肇事罰則,但行人違規闖紅燈情況也引發駕駛團體不滿,要求提高罰鍰至1.8萬元...

國定假日「4+1」 人力銀行:企業須重新排班、計算加班及早因應

立法院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今年起,國定假日新增9月28日教師節、10月25日光復節、12月25日行憲...

身體出現疼痛怎麼緩解? 醫師:除了止痛藥還有新選擇

上了年紀之後,走路難免覺得膝蓋「卡卡」,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在久站、負重、爬樓梯及活動後,疼痛感特別明顯。近年來,退化性...

電波除皺、超音波拉提差在哪? 美女醫6張圖助民眾選擇

電波除皺、音波拉提具有非侵入性特色,是許多民眾醫美入門磚。不過,市面上廣高充斥,民眾難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程,有人東奔西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