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20送手機特價優惠!三星這款甜降7110元 iPhone 16 Pro Max免4萬

新冠疫情升溫!施景中:本周2門診都有孕婦確診 大概又要大流行

心理諮商1/未成年禁通訊諮商 專家:不利拒學、偏鄉青少年

依規定,18歲以下及非精神官能症、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不全者不得使用通訊諮商,專家表示,恐意外排除了眾多弱勢青少年。本報資料照片
依規定,18歲以下及非精神官能症、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不全者不得使用通訊諮商,專家表示,恐意外排除了眾多弱勢青少年。本報資料照片

17歲的小謙(化名)某晚瀕臨崩潰,鼓起勇氣準備預約線上諮商,希望心理諮商師提供心理支持,卻發現依規定,18歲以下不得接受「通訊諮商」。專家指出,此規範雖以風險控管為由,卻也意外排除了眾多弱勢青少年,包括拒學、偏鄉、移動不便、社交焦慮者,即使取得家長同意也不行,引發「保護過度」的質疑。

衛福部統計,15至24歲青少年為近十年全國粗自殺死亡率增福第二高群體,2023年每十萬人就有10.9名青少年自殺死亡。衛福部去年起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陸續因使用量大而緊急加碼補助人數、擴大服務年齡層,但2020年公告「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作業參考原則」,限制18歲以下及非精神官能症、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不全者,不得使用通訊諮商。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22年調查,不少學生基於沒有時間、距離教室太遠、隱私保護不足等原因拒絕使用輔導室。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倡議研發員呂佳耘也表示,聯盟曾碰過數位住家附近無心理諮商所、交通不便、主訴為家庭問題的青少年,難進行實體諮商,又被通訊諮商拒絕,最後放棄專業協助,另尋同儕陪伴。

通訊諮商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原被視為補足校園輔導與醫療資源空缺的可行模式,但衛福部曾指出,通訊方式難以即時察覺嚴重情緒反應、非語言訊號與潛在自傷風險,也難確保資安、設備穩定,及是否有獨立、不受干擾的空間。

「我們理解衛福部的考量,但不應是強制規範,否則等同拒有需求者於門外。」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林上能指出,這個規定也排除取得家長同意、設備環境與資訊使用能力均可的青少年接受通訊諮商的機會。

他指出,曾有一位拒學青少年不願出家門,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心理師又無法到宅提供心理諮商,社工追蹤、家訪屬於晤談與評估,並非心理諮商,當時任輔導老師的他只能做好個案管理,安排家長諮詢、學生電話關懷輔導等彈性措施。

林上能表示,現在青少年多為數位原住民,十分熟悉通訊軟體,壓力源通常是家長,若規定放寬,未成年者可自行上線彈性選擇諮商時間、地點,相信有助於提高求助率。國外研究指出,通訊諮商的效果與實體諮商無異,重要的是歸心理師專業評估,例如進入通訊諮商前,可透過主訴議題、諮商需求或期待,了解當事人身心狀態,確認當事人的位置環境、緊急聯絡人資料屬實,並經由量表等工具進行評估。

當通訊諮商環境不理想或當事人有自傷疑慮, 林上能表示,心理師可引導個案回到實體諮商,必要時轉介至精神科就醫。曾有一名無法出門、不願就醫的重度憂鬱症病患,經評估不適合通訊諮商後,改以引導就醫、藥物衛教及生活作息諮詢。若通訊諮商時出現突發自傷行為,則立刻報警,串連警政、社政與醫療資源。

在心理健康風險年輕化、複雜化的當下,制度設計仍在無條件禁止、安全引導開放間拉鋸。呂佳耘表示,除了補齊各級學校輔導人力,也期盼能從高中逐步向下開放使用通訊諮商。

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涂喜敏指出,基金會統計,志工輔導服務的使用者中,偏好使用通訊、文字者多於實體、電話者,比例約為六比一,顯示通訊服務有其潛在需求,若政策能在專業倫理考量下,順應科技進步與使用者習慣,提供多元化的心理資源,相信能幫助更多人。

心理師 心理諮商

延伸閱讀

NBA/勇士暑假作業優先補禁區 專家透露正關注公鹿中鋒砲塔

炒作專家?外媒爆川普政府有意做實境秀 大獎竟是「取得公民身分」

新竹巨城襲臀癡漢落網!至少4女受害 檢方預防性羈押獲准

大陸、港澳近期新冠疫情又升溫 專家估「不會持續太久」

相關新聞

國中會考今明登場 全台高溫炎熱 午後雷陣雨降雨熱區曝

國中教育會考今明兩天登場,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今明兩天持續吹著偏南風,各地持續高溫炎熱,白天可達32...

高溫炎熱上看36度 可能下周末前沒有鋒面直接影響台灣

天氣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發布高溫資訊,今天中午前後高雄市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台南市為黃色燈號。

「八分飽」控制血糖逆轉肥胖 專家傳授實踐3招小技巧

想要控制血糖與體重,避免代謝症候群,專家建議「八分飽」。營養學專家洪泰雄在個人粉專分享,八分飽與血糖控制間的關係非常密切...

人生逆轉學/辜凱鈴傳承爸爸好味道 從涼粉看見萬華美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涼粉伯」店長辜凱鈴想起疫情三級警戒時的台北萬華,籠罩著悲傷又帶點憤怒的陰鬱磁場,她日夜為這孤絕之島的人們奮力募理物資,還要面對流言攻擊。當警戒結束,她發現自己手抖不止。十幾年來總想著他人的需要,發現最急迫的功課是回到自己,「我必須緩下來,不能再硬撐著強求。」

今年發生沙塵暴頻率比往年高許多 鄭明典:這波規模不大對台灣無影響

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在臉書PO出衛星真實色彩影像,圖中可見大範圍棕色區塊,他表示,是沙塵暴。

新冠疫情升溫 施景中:本周2門診都有孕婦確診 大概又要大流行

國內新冠疫情連5周升溫,上周就診人數近萬人。疾病管制署昨天表示,國內新冠疫情處上升階段,預估6月將至高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