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罷4新北綠立委涉不法 國民黨區黨部執行長6人...5至10萬交保

台北市華西街凌晨大火!連牌5攤商遭焚燬 阿水鵝肉也受波及

鮑爾安了!美最高法院裁決:Fed成員受特別保護 川普不得任意撤換

運動部成立後擬發運動幣 投資運動產業擬擴大減稅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22日下午在總統府召開,晚間舉行會後記者會,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圖)出席,回應媒體提問。中央社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22日下午在總統府召開,晚間舉行會後記者會,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圖)出席,回應媒體提問。中央社

總統府今天召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表示,為鼓勵全民運動,運動部成立後研議「運動幣」,最快明年下半年推出,也期盼修法擴大投資運動產業減稅額度。

這次委員會議聚焦全民運動,衛生福利部次長周志浩表示,半數國人身體活動(指任何經過骨骼肌消耗能量所引起的肢體移動)未達標,盼2030年身體活動人口數較2021年增加15%,換算12歲以上應增加141萬。

委員會議與會專家為此提出營造活躍社會、創建活躍環境、培養活躍國人、建立活躍系統等4項策略。其中,創建活躍環境部分,運動場館預計自2024年的1563家,在2030年增加到2000家。

張廖萬堅會後向媒體說明,2000家目標,是包含大型運動中心和一般健身房的大小場館,增加手段則包含增加活動人口與推展全民運動等,行政院在今天通過的「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修法草案,就對此增加投資法源。

張廖萬堅說,過去連鎖私人健身場域會遇到融資、發展計畫等問題,待本次修法草案順利通過後,將規範引進國發基金及民間資金投資運動產業。企業減稅也不再限於競技運動或特定項目,捐贈職業運動和業餘運動重點賽事,加成減稅額度更從150%提升到175%。

動滋券政策部分,張廖萬堅表示,首次發放時民眾抵用率很高,但多是用於買運動鞋、運動服裝,對於觀看賽事、產業發展幫助有限;更改使用規則後,目前多用於健身房、運動中心、游泳池消費,雖然看起來使用率有降低,但是也達到45%。

張廖萬堅說,未來配合運動部9月9日掛牌,將於明年元旦成立行政法人運動產業發展中心,將會研擬運動幣的發放,應該明年下半年就會研發出來。

企業參與運動促進部分,周志浩補充,會中專家建議,金管會已經要求一定資本額以上上市櫃公司,都要提出永續報告書,可透過與永續報告相關顧問公司、產業主動聯繫,加強企業在報告中對於員工健康自理狀況的呈現。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則提及,專家在會中指出,台灣人喜歡參加馬拉松,卻發生不幸猝死案例,希望透過科技避免。因此總統賴清德也於會後裁示,要求相關主管機關研議,未來如何規範馬拉松等賽事,在沿途適當距離設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以利及時急救。

馬拉松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 教育部 張廖萬堅 健身房

延伸閱讀

朱立倫要求國安簡報賴清德與會 總統府:規畫完將說明

推全民運動 賴總統:2030年「身體活動人口數」增加15%

學生暑期仍可與對岸交流 教育部:無涉矮化、統戰且要登錄

葉丙成評論性平案挨轟 教育部:1個月內完成調查

相關新聞

今更悶熱飆38度以上高溫 吳德榮:明起變天、端午連假前防劇烈天氣

今天各地晴朗穩定,氣溫偏高,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最高氣溫...

持續酷熱1縣市恐38度以上極端高溫 明起2波鋒面接力防強降雨

今天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花東及恆春半島不定時有零星短暫陣雨,中央氣象署表示,午後東半部、大台北、南投、嘉義以南地區及其他...

梅雨何時來? 賈新興分析歷史紀錄、今年這天是關鍵

5、6月梅雨季,不過典型的梅雨還沒出現,今年還不是歷年最晚。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在臉書表示,根據194...

夏天吃苦降火氣 營養學者分享媽媽的苦瓜香菇天然保健方法

營養學專家洪泰雄在個人粉專分享,最近回家,媽媽煮了幾道素菜,其中一道是媽媽的拿手好菜:「香菇炒苦瓜」。

大台北昨晚大雷雨原因曝 今3地區恐更極端高溫 明天鋒面防短時強降雨

昨天晚間大台北地區大雷雨,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歐宗學表示,可能是白天期間雖然已經蓄積了能量,但沒有觸發發展機制,入夜後...

為什麼愈來愈多人迷上「獨旅」? Z世代與女性掀起單人旅行熱潮

「獨自旅行」(solo trip)的搜尋量成長翻倍,社群標籤更多了十倍。根據統計獨旅者多為女性和Z世代,他們為什麼擁抱單獨出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