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一吃就嗆咳 長者吞嚥困難勿輕忽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步退化,可能因此導致吞嚥障礙。圖/AI生成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步退化,可能因此導致吞嚥障礙。圖/AI生成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日趨老化,目前65歲以上人口數逾450萬人。老化會讓身體機能逐步退化,也可能因此導致吞嚥障礙。一旦年長者出現吞嚥障礙,不僅影響進食與生活品質,一不小心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吞嚥復健對於改善吞嚥功能至關重要。隨著長照需求增加,無論是患者還是照顧者,都應認識吞嚥障礙,並了解吞嚥復健的重要性,確保年長者能夠安全進食,提升生活品質。

正常吞嚥4個階段:

1.口腔準備期:透過咀嚼、攪拌食物並混合口水,形成易吞的食團。

2.口腔期:舌頭將食團推向咽部,啟動吞嚥反射。

3.咽部期:喉部上抬、氣道關閉,食團進入食道。

4.食道期:食道蠕動,將食團送入胃部,完成吞嚥。

這4個階段環環相扣,確保食物順利進入胃部,避免吞嚥障礙帶來的健康風險

吞嚥障礙發生原因

吞嚥障礙常見於年長者、腦中風患者、頭部外傷或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森氏症、失智症)患者。發生原因包括神經損傷導致口腔或咽喉肌肉無力,以及頭頸部腫瘤、手術或放療後結構改變。此外,長期臥床、老化,或因疾病長時間未進食導致肌肉退化,也可能引發吞嚥困難。手術或插管治療後,也很常影響吞嚥功能。

常見吞嚥障礙症狀

常見吞嚥障礙的症狀,包括進食時嗆咳、吞不乾淨、食物卡喉、難以啟動或吞嚥疼痛,甚至口水也無法順利吞嚥。若不處理,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或脫水。因此,若有相關症狀應及早檢查,以免影響健康。

吞嚥復健循序漸進

吞嚥復健需先找出病因,醫師透過理學檢查、內視鏡或吞嚥攝影確定診斷並評估功能缺損,再由語言治療師指導口腔與咽喉運動訓練,以及安全吞嚥技巧,搭配姿勢調整,並以水或食物進行吞嚥訓練。

飲食質地的調整同樣關鍵,要確保食物適合吞嚥,減少嗆咳機會,同時兼顧營養與水分攝取。照顧者則需掌握安全餵食技巧,控制食物量,給予足夠時間咀嚼,並提醒患者維持正確坐姿,降低嗆咳風險。

吞嚥復健雖然費時且具挑戰,但透過持續訓練與適當照護,持之以恆,搭配專業團隊的評估與治療,許多患者都能逐步改善吞嚥功能,降低併發症風險,重拾進食的樂趣,提升生活品質。

吞嚥4階段環環相扣,確保食物進入胃部,避免吞嚥障礙帶來風險。圖/蕭名彥提供
吞嚥4階段環環相扣,確保食物進入胃部,避免吞嚥障礙帶來風險。圖/蕭名彥提供

風險 老化 手術

延伸閱讀

男性照顧者占比升近4成 專家:陽剛文化面臨轉型考驗

全台130萬名家庭照顧者 家總新版宣言:照顧不是義務

新竹市推無障礙微旅行 湖光牧野首發團6月登場

女子拔完智齒搭飛機在萬米高空口腔爆血 醫護乘客助轉危為安

相關新聞

全台130萬人 家總新宣言:別讓照顧者變成工具人

衛福部最新統計,一一三年全國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等長照需求人口近九十萬人,估計照顧者約一三○萬人。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昨...

養兒防老不管用 家總:僅3成民眾指望子女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調查,僅三成民眾自認,年老後會獲得子女照顧,更大比率認為,應自求多福。建議民眾面對現實,親子間做好協調...

北花客運復駛 視蘇花路況延至6月中上路

葛瑪蘭客運預計六月一日上路的「一九一八」(台北直達花蓮)路線,因蘇花部分路段近日受大雨影響,交通中斷而暫緩。業者表示,大...

明3地濕冷「低溫20度」 周四天氣最差恐有短延時豪大雨

端午節前天氣不穩易下雨,中部以北感受較涼,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周二為本周天氣最穩定的一天,僅東半部、恆春半島有降...

健康主題館/一吃就嗆咳 長者吞嚥困難勿輕忽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日趨老化,目前65歲以上人口數逾450萬人。老化會讓身體機能逐步退化,也可能因此導致吞嚥...

三大重量級國際藝術展6月強碰 美術館進入戰國時代

6月起,三大重量級國際藝術展「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