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大腸癌年輕化…別只靠檢查!醫曝「這樣吃」能殺癌細胞

近年罹患大腸癌的年齡層明顯下降,腸胃科醫師陳保中指出,門診中已有不少三十幾歲的年輕人確診,部分患者甚至沒有明顯症狀,僅感到腹脹、排便不順或偶爾出現血便,初期還以為只是痔瘡,直到接受檢查才發現已是大腸癌。
陳保中在臉書發文提醒,大腸癌不會因為年輕或沒有家族史就自動避開,反而是與日常飲食、活動量及腸道健康息息相關。由於早期幾乎無症狀,等到察覺異狀往往已是中晚期,因此「沒出事」時就主動檢查,才是真正有效的預防方式。
根據衛福部表示,114年起擴大篩檢對象至45-74歲民眾及40-44歲具家族病史者,可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若結果異常,再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並及早切除息肉,可大幅降低癌變風險。醫師強調,年輕不是不做檢查的藉口,而是還來得及的幸運。
陳保中表示,除了定期檢查,飲食也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一環。《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回顧研究指出,每日攝取超過25克膳食纖維,可使大腸癌風險降低超過22%。此外,槲皮素具有潛在的抗發炎與抗癌效果,常見於葡萄、洋蔥、花椰菜、藍莓等天然蔬果中。醫師提醒,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是守護腸道健康的關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