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卓君澤生了!威廉遭起訴後首露臉 她謝老公扛起一切

驚悚畫面曝光!23歲男駕救護車「過紅燈衝撞」 騎士人車噴飛不治慘死

轎車疑故障卡平交道 台鐵後壁至新營站部分列車受影響

台灣道路為何成了「行人殺手」?成大助理教授投書外媒 劍指根本原因

行人地獄示意圖。圖/AI生成
行人地獄示意圖。圖/AI生成

台灣行人過馬路總是提心吊膽,走在馬路上彷彿像「在玩命」。針對這個長年沒解的問題,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鄭祖睿(Tsu-Jui Cheng)今(30)日在新加坡媒體《CNA》投書直言,政府雖然對每起事故都有回應,但多半只是短期應變,缺乏真正從制度面、設計面著手的改革,讓台灣的道路對行人而言依然危機四伏,此番言論引起PTT關注。

PTT鄉民列出投書6大要點

1. 一周內三起重大事故,政府天天發新規,但只是在滅火

2. 台灣不只駕駛有問題,根本是「馬路對人有敵意」

3. 46% 的大馬路根本沒人行道,有的還被違停佔滿

4. 台灣沒跟上世界「安全系統」的改革潮流

5. 公部門權責分離,沒人為失敗設計負責

6 短期數據掩蓋系統失敗:命少死了,環境卻沒變

投書文章以2025年5月接連三起行人死亡事故為開場,批評官方在媒體與輿論壓力下,僅針對個案提出快速修補措施,例如下修高齡駕照換照年齡、擬串聯癲癇通報系統與提高無照駕駛罰則等,卻始終未處理真正造成事故的核心問題「道路設計與治理結構失衡」。

鄭祖睿指出,台灣行人安全長年受忽視,CNN早於2022年即以「行人地獄」形容。他舉例說明,許多致命車禍雖由駕駛肇因引發,但同樣與交叉路口設計不良有關,凸顯制度性問題並非個體責任可解。

他指出,台灣目前的道路設計規範早已落後時代,駕照考試缺乏真實場景模擬,行人空間長期不足,交通法規執行也缺乏一致性。根據2023年統計,台灣12米以上寬度的道路中,有46%未設人行道,即使有,也常遭違停、攤商或住戶佔用。所謂「綠色人行空間」僅為在地面噴漆標示,無任何實體防護,也未賦予行人優先通行權。

鄭祖睿批評,這種環境迫使行人自行應對風險,久而久之形成一套「在地默契」與混亂交通文化,反而助長侵略性駕駛行為。他補充,儘管官方統計顯示2025年1月行人死亡人數較前一年同期略降(62人對82人),但實際步行環境幾乎沒有改變。

他進一步指出,國際間已採納「安全系統」(Safe Systems)觀念,認定人為錯誤無可避免,並透過設計道路與制度來減少傷害。但台灣迄今仍缺席此全球潮流,也未落實相關措施。

鄭祖睿特別指出,交通部與內政部之間的權責分立,使政策難以整合。例如交通部負責道路規劃,但具體設計卻歸屬國土署,導致多數單位僅求形式符合法規,而非推動結構性改革。

儘管偶有地方政府試行人本空間,如台北市行人專用區或高雄的生態交通節,鄭祖睿認為,這些仍屬短期或象徵性活動,離真正制度化改革仍有很大距離。

鄭祖睿提出多項具體建議,主張台灣應從結構面徹底改革行人安全制度。他認為,必須改變現行「以車為本」的道路設計邏輯,優先保障行人通行空間,包括增設實體人行道、改善交叉路口設計與更新過時的道路規範。同時,也點出交通部與內政部權責分散,導致改革難以落實,呼籲建立統籌與問責機制,避免每次事故後才倉促補救。

他最後強調,若無明確的機關責任、制度重整與跨部門整合,台灣行人可能真的如2023年營建署報告所言,「要等上100年才會有安全的人行空間」。他呼籲政府,應拋開短期政治操作與責任推諉,將保護人民生命權益作為優先考量。

行人地獄 成功大學 人行道 交通部 PTT

延伸閱讀

未停讓行人致重傷罰3.6萬 新規6月30日正式上路

台中行人地獄「25歲遛狗女子」不治!母:女兒撐了15天…已隨媽祖修行

新北行人地獄1死 粉專嘆:就算穿亮色衣服 悲劇仍發生

影/Uber違停載客遭追撞...新北騎士噴飛重傷昏迷 事故畫面曝

相關新聞

怕變胖就不吃澱粉?減重醫釋疑:這時間吃「長肌肉不長肥肉」

現代人注重健康,常會以減少碳水的方式減重,然而同樣吃一個麵包,有人會變胖,有的人卻能達到增肌減重的目的,這是為什麼?減重醫師蕭捷健透露,其實澱粉不是敵人,把握3個食用原則能讓它成為身體最強大的燃料,長

解宿醉神器「電解質粉」真有效?醫生解密成分:不必要的太多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不少人在日常飲食中都會額外加入保健食品,許多廠商嗅到商機,跟風推出許多價格不斐的保健食品,但效用如何還是看個人體質與生活應用,無法概括而論。

林聰明沙鍋魚頭進駐台北101明天開賣 8款主題套餐搶先開箱

榮登Netflix「世界小吃」推介,發跡嘉義三代傳承的林聰明沙鍋魚頭,2022年首度跨區展店,從台南三井MitsuiOu...

國1五股交流道增設改善工程 北出匝道有望10月上旬通車

國1五股交流道與台64線及台65線串聯,為大台北地區主要路網,為改善進出交流道車輛交織問題,進行增設匝道改善工程,屆時五...

世壯運掀高齡運動風潮 銀髮族補對蛋白質更容易長肌肉

2025年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甫落幕,來自全球超過100國、逾萬名超過30歲選手齊聚競技,場上不乏70、80歲甚至90歲長...

醫師親揭「長壽秘訣」:多補充1物、維持天然飲食

全球長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被稱作「藍區」,包含沖繩(日本)、薩丁尼亞(義大利)
、伊卡利亞(希臘)、洛馬琳達(美國加州)及尼科亞(哥斯大黎加)。醫師王思恒表示,當地居民多以天然飲食為主,建議民眾食用富含豐富多酚的水果,促進腦部健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